
【访谈嘉宾】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新闻中心主任 孙淮滨
[中国网]:
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收看“中国访谈”。纺织工业是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纺织产业振兴规划,新的发展定位能否使整个行业得到回暖?我们今天请到了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孙淮滨先生,请他给大家做一个分析和解读。欢迎您,孙主任!
(2009-02-13 15:02:18)
[中国网]:
这次规划出台是一个利好消息,马上股市大涨,您是怎么看待这次规划的,它有什么特点?
(2009-02-13 15:07:51)
[孙淮滨]:
股市大涨说明广大股民对振兴规划的一种期待。当然,作为行业组织来说,我们一直关心着这个振兴规划什么时候能够出台。因为这个规划针对于我们目前应对金融危机眼下的困难和矛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有利因素。当然,我们也需要通过政策的导向和扶持来推动传统产业能够走上升级、调整的道路。所以广大股民的关注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2009-02-13 15:08:12)
[中国网]:
您觉得这个规划对纺织行业的振兴能不能起到一个非常好的拉动作用?
(2009-02-13 15:09:33)
[孙淮滨]:
我们在分析已经出台纲要的基本框架之后,我觉得有几个方面对我们感到很振奋的。
第一,对传统行业的新定位。前段时间,好象对我们这个行业有各种不同的说法,什么“夕阳产业”、“风险产业”、“被银行高度关注的产业”、“减顺差的产业”,总之言之给人的感觉是限制发展的产业。但这次的振兴规划把我们提到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重要的民生产业上,还有就是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这种新的定位和认可,我想意味着这个产业对于我们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它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我们从事这个产业的工作人员来说,我想中国的纺织人都感到一种振奋。
当然,我们不光是关心产业的定位,我们更关心如何支持这个产业。在所公布的框架当中有五条政策措施,比如有关于两个市场的统筹政策,有加快技术改造、品牌建设的,还有关于区域结构调整的,还有淘汰落后、节能减排的,还有具体的财税政策。
我想这些政策都会为我们这个产业克服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发挥积极作用,对整个产业升级调整起到助推的作用和导向的作用。
(2009-02-13 15:13:39)
[中国网]:
您刚才提到前段时间对纺织行业有这样那样的说法,我想是因为十多年来它第一次出现了负的增长,所以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其实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前,也就是08年上半年,纺织行业已经出现了一些困难,可以说金融危机让这些矛盾更加激化了,确实面临着很多问题。请您分析一下目前纺织行业面临哪些困难?
(2009-02-13 15:18:36)
[孙淮滨]:
我们在08年上半年,当时还不是金融危机,是次贷危机,我们已经感觉到这个产业,尤其是在出口方面会面临新的矛盾和问题。因为我们已经感受到国际市场的需求在下降,竞争越来越激烈,再加上人民币汇率的因素,所以我们出口的增速明显回落。到9月份以后,月月都是负增长。对于一些主要的国家,像美国、日本,甚至包括香港,出口出现了比较大的下滑。
欧盟例外,当然它有特殊的原因,08年取消了配额,再加上汇率的因素,对欧盟出口还比较高,但是下半年也开始下滑,9月份更是下滑。主要市场出口出现的下降,带来的就是出口企业,尤其是出口加工型企业,在生产、经营、效益、就业等方面都出了问题。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感觉到这个问题比较大。所以在3月份,纺织工业协会就开始组织对中小企业产业集聚进行调研,摸清问题、摸清形势,及时向国务院有关部门提出我们的政策建议。实际上我们当时有这样的预感。正好赶上奥运和抗震救灾,一直到四季度这个政策才开始明朗。比如说退税率的两次提高,还有加高贸易保证金制度的暂时取消,还有关于轻纺的国6条,一直到这次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我们也感受到从政府的层面上,他们已经了解到这个行业确实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面临比较大的问题和矛盾。所以出台了这个政策,出台了这样一个规划纲要。我想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战胜这个困难更加有信心。
(2009-02-13 15:19:27)
[孙淮滨]:
我们也知道,行业形势的严峻性,除了外部因素,比如说金融危机和国内的政策、经济的大变化给我们带来一些集中的压力,我们自身也有问题,就是我们的结构调整还没有到位,我们粗放式发展的路子没有根本改变,一些企业还缺乏科技和品牌这样的核心竞争力,所以使一些企业在外部严峻的形势和压力下,他们支撑不住,这样就拖累了整个行业经济的下行趋势特别的明显。所以我们自身矛盾和问题在外部环境下也暴露出来。
这次的振兴规划既在外部环境上、政府从政策层面上给我们提供了支持,同时它也提出加速内部的调整和升级。两个方面都有所兼顾,这实际是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
(2009-02-13 15:24:24)
[中国网]:
所以很多人说,金融危机看起来是一个挑战,其实也是一个机遇。从现在已经出台的五个规划来看,我们共同的感觉是一个要坚定信心,还有就是优化结构和创新。我们也注意到在这次规划中有一个唯一明确具体措施的,就是退税率,从原来的14%提高到15%,很多人说只有一个百分点的提高,不知道这个作用有多大?
(2009-02-13 15:26:12)
[孙淮滨]:
可以说出口退税率是我们行业一年多来的期盼。因为在前一段时间要减顺差,所以国家把我们的行业退税率从17,一步一步降到11,这样就使得靠退税维持的一些企业压力比较大,资金周转、利润都受到了压力。
因为我们的出口企业还是加工型居多,完全靠自主品牌、高附加值出口的比重还比较低,大部分企业还是代工贴牌加工型的,所以退税率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而且这个东西一出台,它马上能见到效益,企业可以算出来他们可以得到多少利润。其他的政策因为还要落实,还有一些过程要走,但这个比较直接。
当然,提高一个点可能和大家期待的有一些距离,但是它毕竟增长了一个点,一个点大概是80、90个亿,这对于出口企业来说,总体有80、90个亿的增利效果。不同的企业可以算出来帐,直接是效益。
我们的出口企业也非常的清楚,国家拿出这样一个点,也是考虑到一个是出口形势的需要,第二个是财力的允许和可能性,当然也没有提到最高,我想企业还有更大的期盼,这样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如果我们的出口形势在金融危机继续向实体经济产生冲击,带来国际市场需求进一步下滑,使我们的出口仍然遇到严峻形势的话,是不是还有可能往上调?当然这个还有空间,还可以给你留下一定的空间。这个不见得是一个坏事。
(2009-02-13 15:26:58)
[中国网]:
退税率一提高,有可能外商就会压价,您觉得企业如何面对这样的情况?
(2009-02-13 15:32:24)
[孙淮滨]:
外商压价是要分享我们出口退税率上调的利益,这在以往退税率提高的过程中都很难避免,这取决于作为出口商、国外的采购商和客户之间协调的一个关系问题。如果你为了保住客户,保住市场份额,要让点利,企业能够接受,我觉得也无可非议,最后就成为一个博弈的关系。但是它可以起到促进出口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抑制出口下滑的作用。所以从这个角度说是利好的。
(2009-02-13 15:32:55)
[中国网]:
您觉得2009年的纺织出口企业,业内面对的主要困难是哪些方面?请您估计一下今年纺织品出口的大环境是什么样的,大的趋势是什么样的?
(2009-02-13 15:33:42)
[孙淮滨]:
如果把整个纺织产业,从国际经济环境和国内经济环境的层面观察的话,我觉得09年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向全世界蔓延,而且现在主要的经济体国家,他们的救市方案还没有见到成效的时候,09年上半年我们面临的出口形势会更加严峻。
因为我们在去年四季度,包括下半年,我们的一些出口企业接到09年的单子明显减少,这就预示着09年上半年,再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可能会进一步加剧,所以09年上半年是我们出口的一个比较困难的时期。这是我的估计。
现在国内这一块,我们面临的外部环境比08年要宽松。一个是政策环境,国家有了振兴规划,生产要素,煤、电、油、运处在下降的势头,行业的原料价格也在往下走,当然它和产业发展有关,因为需求在下降,所以要素成本是在下降的,这可以说是增利因素。再加上如果国内的消费需求,国家采取一定的政策有效的进行拉动,国际市场上如果形势更加严峻可能会继续恶化的话,国内的需求拉动、政策的效益和要素成本的下降能起到一些弥补作用,整个行业的经济形势在下半年会有一个逐步复苏的状态。
(2009-02-13 15:34:35)
[中国网]:
您看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应对这样的困难?
(2009-02-13 15:40:10)
[孙淮滨]:
一方面,我们要从政策上找机遇。无论是国10条,就是国务院关于怎么促进社会保增长、保发展的国10条,还是产业的振兴规划,还是有关轻纺的国6条,这里面都潜含着很多的发展机遇。比方说国家要加强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如果这些项目可以落实的话,这里面有家用纺织品的需求。比如国家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道路、铁路、机场和一些大型水利设施,这里面潜含着产业用纺织品的需求。比如国家要提高农民的收入,提高低收入阶层的收入,如果他们的收入能够转化为对依着类的消费需求,他们对家用纺织品,尤其是服装的市场也会有所拉动。
(2009-02-13 15:40:45)
[中国网]:
所以都是有所关联的。
(2009-02-13 15:41:31)
[孙淮滨]:
就是潜含着很多市场的需求的新的空间。还有就是国家对行业的扶优扶强,以及对一些重点龙头企业的技术改造给予支持。一方面它可以促进技术改造水平的提高,还可以拉动纺织机械、纺织装备市场的需求的复苏。所以这些都隐含在政策的框架当中,要看我们怎么去挖掘。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政策只是起到一个导向的作用,或者说一定程度的扶持作用,关键要靠我们自己。因为我们的产业实在是太大,国家要支持、扶持但不可能谁都扶持,可能是选择一些重点企业、重点领域。然而,我们又是一个中小企业的汪洋大海,中小企业如何在这样新的、相对比较有利的国内的、外部的政策条件下走出困境,这是我们一个比较大的课题。
(2009-02-13 15:41:49)
[孙淮滨]:
现在行业机构特别强调的一个工作就是加大公共服务的力度。为什么?因为中小企业只能在普惠的政策下才可以享受到政策的阳光,一般的政策对他们很难,因为扶持不到他们。中小企业怎么自我服务呢?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几年前就在中小企业密集的集群地区开始和地方政府联合建设公共服务的体系和平台,让这些平台功能和作用来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各种据有针对性、有效性的服务,来帮助他们从困境中走出来,帮助他们保增长、保就业、保发展。我觉得这也是我们解决目前中小企业困难的途径。
现在有一个问题,光靠我们自己不够,就是关于融资的问题、信贷支持的问题。关于这方面,从国家的宏观层面看,现在政策组合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加上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怎么具体的落实和体现?而且在国6条、国10条和产业振兴规划当中,都有加大对纺织产业,包括加大对纺织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政策要点。现在究竟怎么去落实,这需要银行来落实,需要金融机构来落实。但是我们的银行和金融机构,从他们的角度看,他们也是一个企业,它要追求它的利润和安全,尤其在现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所以他对支持的对象做了一些要求,基本面是好的,有市场、有订单,是暂时遇到财务困难的中小企业。
当然,这些可以理解,但可能会使一些比较困难的中小企业不太容易被纳入到信贷支持的范围。而他们现在最大的难题就是资金问题,就是保证这个中小企业正常运转的资金来源,现在这块问题比较突出。我们有一些企业资金链断了,没有资金,所以不得不关闭、倒闭。然而引出的问题就是大量的农民工下岗、返乡,这样社会问题又出来了。所以我们希望信贷支持能落到实处,我们自己要努力。但是我们也希望金融机构把国家的政策面变成阳光普照,变成一种切切实实支持中小企业能够摆脱困境,升级发展的重要条件。
(2009-02-13 15:43:18)
[中国网]:
确实在金融危机阴影的笼罩之下,中小企业面临了很多的困难。我想知道据您的了解,目前在纺织行业里,哪一类的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最大?您觉得在规划当中的五点,哪些点对他们来讲是最具实际意义的?
(2009-02-13 15:46:57)
[孙淮滨]:
困难的中小企业一个是纯粹出口加工型的,或者是代工型的。因为出口现在遇到困难,马上他的生产经营就会受到影响。第二是单一加工门类的。比如他就搞一个女装的加工,或者是童装、羽绒服,没有其他的领域,一旦这个领域出现了问题,就全军覆没了。还有就是给大企业配套的,大企业自身出问题了,他自然而然也会出问题。像这类的企业在我们行业当中占的比较多。
现在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是涉及到规模以上的企业是4.7万户。实际上中小企业中规模以下更多,但是这个不在统计范围之内,我估计他们的境况会比较惨。因为在规模以上的企业中,大概有70%的企业是中小企业,他们整个利润率的水平是比较低的,基本在零左右徘徊,可想而知规模以下的企业。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说保增长、保就业、保稳定,这是重中之重。
所以我们不光希望政策可以锦上添花,扶优扶强,对于我们这个行业来说,我们和汽车、钢铁行业不一样,他们有那几家就可以了。而我们有成千上万的中小企业,我们是希望一些阳光普照的政策、雪中送炭的政策,这样才可能对整个行业提升信心和克服困难起到比较大的帮助作用。
(2009-02-13 15:48:17)
[中国网]:
我们有没有做得好的企业,他们是怎么做的?
(2009-02-13 15:50:33)
[孙淮滨]:
这就是我说的30%,规模以上有30%的企业在08年以来仍然活的很好,他们的利润率水平还在提高,大大超过全行业的平均利润率。他们为什么做的好?因为他们有科技、有品牌,他们不断的开发新产品,不断建设自己的品牌和渠道,所以他能够拿到科技的附加值、品牌的附加值,这样就能消化和承受外部的压力。而且其他的企业困难,在某种程度上给他腾出一些市场空间,所以他们反而自己过得很好。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有核心竞争力。所以说我们这个产业不是说都不好,还有30%的产业在支撑着这个大局,所以我们行业调整的方向是要在科技、品牌、技术改造、产品调整上下功夫,因为这些企业可以在金融危机中挺过来就是靠这些。剩下的70%为什么坚持不住,就是因为他们缺乏实力,所以这里面可以看出我们的调整任务非常重。
(2009-02-13 15:50:58)
[中国网]:
这也是为什么在规划中特别强调要加强技术改造和自主品牌的建设,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源消耗低的纺织品产品。我想知道这样的产品主要有哪些?
(2009-02-13 15:53:02)
[孙淮滨]:
这些产品主要是这30%的企业生产、加工制造出来的,我们希望这30%的企业能不能在这样政策有利的推动下进一步的加大,进一步提升。因为他们的发展、提升对相对落后的企业既是一种拉动,也是一种示范。拉动和示范就说明这些企业扶它、强它,不仅仅是强这一部分,它能够带动整体格局的变化。
当然,这是一种判断,我们也特别希望对70%的企业不能纯粹从扶优扶强的角度考虑,因为他们是就业的大多数,是农民工饭碗的大多数,同时,他们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所以对这部分人来说,我们应该是扶贫济弱,这样就不能纯粹从扶优扶强的角度考虑,这是纺织的一个特点。
纺织企业是高度竞争性,所以它的两极分化比较严重。如果纯粹考虑优胜劣汰、市场规律,这也无可非议,但是它会造成大面积的企业在不利的背景下退出行业,退出市场,它带来的阵痛太大。所以我们认为纺织企业的发展在政策的选择上除了扶优扶强,可能扶贫济弱也要强化。这是我个人的理解。
(2009-02-13 15:53:45)
[中国网]:
其实对纺织品新技术的开发上,也是这些30%的大企业主要承担的。我记得前几年品种单一感觉特别明显,比如说保暖内衣市面上有很多品牌,但是近几年销路就一般了。我觉得是不是这些承担技术研发的大企业研发了一个新的品种出来,下面70%的中小企业就开始复制。对于这些中小企业,您觉得他们要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是不是要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2009-02-13 15:55:41)
[孙淮滨]:
你说的很有道理。创新不光是大企业的事,中小企业同样面临创新的任务,但是这个创新是方方面面的创新,你搞不了高、精、尖方面的创新,可以做一些加工方面的创新,或者是组织配套方面的创新。有一些小的创新也可以,千万不能跟风,不能盲目的做别人做过的事情,这样对整个产业层次的提高,创新方面的发展都不利。所以我们现在提出的是全行业都要创新,靠创新来开拓市场。
(2009-02-13 15:56:48)
[中国网]:
我们在规划中专门提到了要优化区域的布局,向中西部转移。比如在去年,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就开始带领一些大型的纺织服装节到四川等中西部地区推进产业的转移。我想了解一下目前的推进程度怎么样?
(2009-02-13 16:03:36)
[孙淮滨]:
你说的产业转移实际上在这几年,从进入到21世纪以后,特别是我们加入WTO以后,全球化的发展,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国纺织产业的繁荣形势在内部结构当中,特别是区域结构当中已经有了产业从东部向中西部转移的发展势头。为什么这么做?有一个非常浅显的道理,就是我们的纺织工业过多集中在东部地区,主要是五省一市,广东、山东、江苏、浙江、福建、上海,大概集中了整个产业80%的数量。这些地方随着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应该说这次金融危机对他们的打击最大,太直接了,而且这些地区的比较优势现在在逐步削弱,地贵、人贵、原材料紧张、能源贵、环保压力大、竞争越来越激烈,所以有一些企业为了寻找新的比较优势,这几年他们已经逐步的把自己的生产加工基地向中西部转移,把工厂搬到那里。
(2009-02-13 16:05:08)
[孙淮滨]:
但是这种转移并不意味着放弃,就是说他们把加工环节转移到中西部,但是产业的高端领域,设计、研发、品牌、渠道他们仍然用更多的资源去强化,把生产加工转移到中西部,因为那里有人、原材料、土地,这样既强化了它的高端领域,又在中西部获得了新的比较优势,所以产业转移在这个行业当中是区域调整的重要趋势。
这次振兴规划化又强调了这个政策的要点,显然国家在支持产业上要采取一定有利的措施,这对我们行业的结构调整来说非常好。我们理解的结构调整不光是产品结构、技术结构,还有就是区域结构,这也是结构调整。
(2009-02-13 16:06:01)
[中国网]:
您刚才说已经在西部建立了一些基地,比如说新疆的棉纺织品基地,请您介绍一下这个基地的情况?
(2009-02-13 16:07:02)
[孙淮滨]:
基地有很多方面,在中部地区,像江西、安徽、河南、湖北,这里面有很多生产服装、家纺,还有细分的集聚的生产基地。另外还有四川、新疆,新疆主要是有棉花资源,棉花的粗加工、纺纱也在那里建立起来了。这些可以说都是在市场机制下,企业已经开始进行的产业转移,已经开始逐步形成了转移的势头。我们行业每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最快的是中西部,而且整个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的绝对额,中西部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多,这说明产业转移没有停止。这次克服金融危机,除了政策可以起作用之外,我们行业的竞争力也非常重要,它的比较优势是基础。所以克服金融危机从产业转移方面来说,它也可以起到一个作用。当然,这是一个大的工程,但是它的路子和方向是对的。
(2009-02-13 16:07:12)
[中国网]:
今年中国输美的纺织品配额也取消了,再加上规划的出台,是不是能够让我们挽回一些流失的订单?
(2009-02-13 16:07:50)
[孙淮滨]:
作出这种判断可能还需要我们做进一步的观察。因为今年配额的取消和05年不一样,因为05年美国和世界经济不错,所以配额拿出以后有一个释放。而今年是在美国经济下滑,市场需求萎缩的背景下取消配额,我估计不会出现当时的出口高增长的情况,因为市场背景不一样。
相反,在美国经济箫条的情况下,会谈贸易保护主义。现在奥巴马提倡购买国货,马上引起哗然。所以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需求的下降,你的出口不见得没有配额会增长。相反,经济不景气,这些国家都会用一些措施来保护本国的市场和产业,所以贸易保护主义不可避免,相反,这还会抑制我们的出口。
所以我想对出口配额取消能不能刺激出口的增长,这还要观察一段时间再做结论。
(2009-02-13 16:08:00)
[中国网]:
我们周边的市场情况怎么样?
(2009-02-13 16:09:31)
[孙淮滨]:
周边的市场和中国有一个互补的关系,08年我们出口下滑最多的是服装,这里面最重要的原因除了外部需求降低以外,就是我们的比较成本在下降,所以单子转移到东南亚国家,特别是越南国家。这些国家在08年也受到金融危机的打击,但是他们的出口增长并不是很慢。但这些国家的整个纺织产业链不是很完全,不像中国,中国有一个非常完整的工业体系,纺织工业所有的行业我们都有,而且在每一个产业链的环节中我们都有大规模生产的优势,而这些国家没有。尤其在面料、辅料方面,他们非常的薄弱,所以他们只要增加服装生产、出口,他们就要从中国进口服装面料、辅料。虽然08年我们的整体出口是下滑的,服装出口下滑的更多,但是我们的面料、辅料的出口增长超过20%,这和周边市场的贸易互补有关系。所以我们和他们是贸易互补的关系,如果从综合竞争的角度,这些国家没有一个是中国的对手,包括印度,因为我们整体的规模、产业链的优势他们是无法比拟的。
(2009-02-13 16:09:39)
[中国网]:
随着国际市场的箫条,出口的下降,很多企业都把目光转向内销。您觉得这是不是一个面对当前困难好的解决方法?
(2009-02-13 16:10:32)
[孙淮滨]:
我觉得出口转内销往往对出口企业是被逼无奈,因为他们没有办法,需求在下降,做买卖钱也拿不到手,风险很大,就逼着他把产品销售往国内市场。外销企业做内销是一个不同的思路。在中国来说,做加工是简单的,但是做内销很复杂,有人说做外销是工厂,做内销是公司,两个经营模式,这个要转型不是很容易。
我们现在希望做外销是给别的外国品牌打工,现在外面的需求在下降,你能不能为国内的品牌贴牌打工,所以需要出口加工型的企业和国内的品牌企业有一个合作,这样能够确保他的生存和发展。现在我们也在做这样的协调工作,但是更需要他们企业之间的市场行为来促进这个工作。当然,大规模的出口转内销对国内的市场冲击很大。我们在08年衣着类的销售总额增长超过了全社会的水平,但是我们衣着类的CPI价格指数一直是负数,这说明外销挤内销,再加上国内本身有一个强大的供应,这样就造成了市场的竞争非常的激烈,所以整体的水平在下降。下降的价格水平对国家抑制通货膨胀做贡献了,但是对自身的利润是一种挤压,而且对国内的品牌企业产生了一定的冲击。所以内外销关系的处理是一个大的问题,09年我们要继续研究,这方面我们要有一些政策。
(2009-02-13 16:10:43)
[中国网]:
正像您说的,规划只是一个原则的指引,我们要看到它产生进一步的效果要进行一些研究和实践。今天感谢孙主任来到这里和我们做解读,也感谢网友的收看,我们下期节目再会!
(2009-02-13 16:11:17)

整个行业的经济形势在下半年会有一个逐步复苏的状态。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新闻中心主任 孙淮滨做客中国访谈

出口退税率是纺织行业一年多来的期盼

纺织产业对于我们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它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