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海区充分发挥区和街镇关爱退役军人协会老同志的作用,多渠道服务退役军人
2023年2月15日讯:“只要身体还能动,只要社会还需要我,我就会一直坚持下去。”在静海区,活跃着这样一批退休干部,他们平均年龄63岁,常年走街串户,活跃在退役军人身边,为退役军人帮扶解困、排忧解难。
据介绍,静海区退役军人多,年龄结构偏大。近年来,该区充分发挥区和街镇关爱退役军人协会老同志的作用,多渠道服务退役军人,帮助他们解决具体困难。把党和政府的关怀温暖送到退役军人的心坎上。
45岁的退役军人靳福金是良王庄乡张家村人,退伍后不久患上双侧股骨头坏死,失去劳动能力17年。孩子要上学,年迈的父母要供养,全家的重担都落在了收入不高的妻子身上。正当全家陷入愁苦之时,惊喜降临到了这户人家。
“2020年6月份,区关爱退役军人协会的几位老同志来我家了解情况,说要为我安排手术,7月份便在区医院为我进行人工关节置换,并支付了全部治疗费用。出院后,区关爱退役军人协会和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还送来了5万元的慰问金,这份恩情让我们全家永生难忘。”靳福金激动地说。
术后半年,靳福金重新站了起来。随后,他又用区关爱退役军人协会救助的钱购买了两台车床,搞起了机加工,有了收入来源,儿子也考上了天津海运学院,一家人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儿子说,他将来也要当兵,为党和国家贡献力量。”靳福金的妻子对记者说。
“小靳是退役军人,我们就要给予他特殊关爱,让‘英雄归来’有枝可依,让军魂屹立不倒。”静海区关爱退役军人协会会长张希峰对记者说。今年67岁的张希峰,退休之后开始担任区关爱退役军人协会会长。几年来,他时常带着协会中几位老同事走访调研,力求及时发现退役军人存在的实际困难,并动员鼓励社会各界关爱退役军人。
如今,恢复正常生活的靳福金加入了村里的志愿服务队,他说,今后的日子里,自己会牢记党恩,以军人的铮铮铁骨干事创业,为家乡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这样的例子在静海还有很多。退役军人闫涛不幸患上急性白血病,医药费成了大问题,生活也陷入困境。区关爱退役军人协会得知情况后,协调为他安排了公益岗位,并拿出15万元帮其解决了住房,组建了家庭。退役军人李秀华,今年70多岁,患尿毒症多年,一周需要往返市区医院透析三次,这让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区关爱退役军人协会的老同志们几次上门了解情况后,及时帮他在家附近的医院安排透析,同时资助李秀华2万元。
据介绍,四年来,静海区、镇两级协会筹集爱心款物600万元,协助政府帮扶了近300名退役军人。一件件的实事、小事、平常事,让困难退役军人切身感受到事有人管、难有人帮,党的关怀和温暖就在身边。
与此同时,区关爱退役军人协会还注重在退役军人中发展志愿者,发挥他们正能量作用,建功新静海,投身乡村振兴建设。
去年“八一”来临之际,静海区大邱庄镇津美街又迎来了一件喜事──由大邱庄镇津美街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杜连峰牵头组织的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正式成立。
接过服务队队旗,这支由曾经的“橄榄绿”组成的“志愿红”正式将“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的退役军人和“服务社会、报效国家”的志愿者两个角色合二为一。曾是退伍军人的杜连峰也以服务队队长的身份带领辖区退役军人用真情奉献社会、用行动践行为人民服务的诺言。
杜连峰说:“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有40人,会定期组织他们服务社会,同时也服务需要照顾的退役军人,让我们这些退役军人心有所想、事有所干。”
据介绍,目前静海区共组建了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349支,共计3545人,2022年度参加志愿服务超过12000人次。在疫情防控、创文创卫、村庄建设、公益活动中,到处都有退役军人志愿者的身影。
新春伊始,协会的老同志们又在对接区内企业的用工需求,动员鼓励企业为退役军人开展技能培训,进一步拓展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空间。张希峰:“我们虽然岗位、职务退休了,但共产党员的责任不下岗、不退休,当好党和政府的‘感情大使’和服务退役军人的‘义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