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文化

主页 > 资讯 > 财经 >

财经

去美元化再提速,中国减持美债,孟加拉用人民币建核电站

发布时间:2023-04-18 20:30:13

最佳答案:4月18日,18日的国际财经市场,传出两则令美元忧伤的消息。 综合孟加拉国主流英文媒体《商业标准报》、美国《华盛顿邮报》及路透社等报道,中国连续七个月减持美国国债,而亚洲

  4月18日,18日的国际财经市场,传出两则令美元“忧伤”的消息。

  综合孟加拉国主流英文媒体《商业标准报》、美国《华盛顿邮报》及路透社等报道,中国连续七个月减持美国国债,而亚洲的孟加拉国,也计划用人民币建核电站。

中国连续七个月减持美国国债(图源:社交媒体)

  中国美债持仓不足1万亿

  美东时间4月17日,美国财政部公布了2023年2月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

  美国两大“债主”日本、中国(大陆)在今年2月双双减持。2月日本所持美国国债环比1月减少226亿美元,跌至1.082万亿美元。2月中国持有美国国债8488亿美元,环比1月持仓减少106亿美元,连续七个月减持美债,总持仓连续7个月创2010年6月以来新低。且自去年4月起,中国的持仓连续11个月低于1万亿美元。

  美国财政部发布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内容显示,外国在2月份对美国长期、短期证券和银行流水的净买入额为280亿美元。其中,外国私人资金净流出为374亿美元,外国官方资金净流入为655亿美元。

  在前十大美国海外“债主”中,在2月仅有卢森堡和开曼群岛在当月增持了美国国债。减持力度最大的是英国,其次是日本和加拿大。

  整体来看,2月份外国投资者持有的美国国债规模从上月的7.402万亿美元减少到了7.344万亿美元。与一年前相比,外国投资者持有的美国国债规模下降了约4.7%。

  美国债务总额已于今年1月19日超过债务上限。美国财政部当月启动非常规举措维持政府运营,避免出现债务违约。然而,使用非常规措施,只能帮助财政部暂时性地继续借款。目前,美国债务规模已达到31.6万亿美元。美国财政部预算办公室于2月15日发出警告,如果不调整债务上限,美国联邦政府在今年7月至9月期间将再次违约。

  美国财政部表示,2023年3月的TIC数据定于2023年5月15日发布。

  孟加拉国用人民币还钱

  孟加拉国一名政府高级官员近日透露,该国和俄罗斯已商定同意使用人民币来支付俄在孟建设的核电站项目贷款款项。

  报道称,由于美国去年实施对俄制裁,将部分俄罗斯银行排除在SWIFT系统之外,致使两国无法按原计划使用美元偿还贷款,经过长久协商讨论后决定转用人民币进行结算。

  孟加拉国正与俄罗斯原子能公司合作,建设计划中的路布尔核电站项目一号机组。这座在建的核电站,距离孟加拉国首都达卡160公里,将由两个机组组成,可用周期为60年,并可能延长20年。路透社称,该核电站项目将有助于缓解孟加拉国频繁停电的现象。

路布尔核电站(图源:华盛顿邮报)

  路布尔核电站项目的价值约为126.5亿美元,其中90%的建设资金是由孟加拉国向俄罗斯贷款,贷款期限28年,宽限期为10年。孟加拉国正在偿还2013年双方商定的5亿美元贷款,目前还有3.18亿美元的分期还款待结清。

  《华盛顿邮报》援引孟加拉国经济关系局一名高级官员的话称,最初,俄方提议让孟加拉国银行加入俄罗斯央行的金融信息传输系统,后者拒绝后,建议使用人民币结算。“俄罗斯希望我们用卢布付款,但这对我们来说无法实现。因此我们商定同意用人民币支付。”该孟加拉官员称。

  据孟媒报道,经过长时间的讨论,孟俄两国现在同意用人民币进行贸易结算,这一决定是在上周四孟加拉国财政部经济关系局和俄方的一次会议上做出的。根据新协议规定,孟加拉国将通过一家中国银行与俄罗斯进行支付结算,俄方将使用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接收款项。

交易系统(图源:网络截图)

  去美元化浪潮涌动

  最近一段时间,“去美元化”浪潮涌动,包括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在内的主要经济体,纷纷通过创新跨境支付结算机制、签署双边货币协议、促进外汇储备多元化等办法,推行“去美元化”政策。

  在南亚,印度和马来西亚已同意用印度卢比进行贸易结算。在拉丁美洲,巴西与阿根廷宣布将就创建属于拉美地区的共同货币进行准备工作,并将邀请拉美地区其他国家加入,以促进区域贸易、降低对美元的依赖。包括俄罗斯、印度以及东南亚地区国家,都在不断讨论本国正在进行的“去美元化”进程。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访华时,还公开提出成立“亚洲货币基金组织”的想法。亿万富翁马斯克也认为,美国的政策过于强硬,导致各国都想要“抛弃美元”。

  面对这一进程,美国《商业内幕》写道,“美元在全球贸易中的霸主地位面临巨大挑战”。美国《国际银行家》杂志则分析,考虑到全球约1/4的人口都受到美国金融制裁的直接影响,世界各地的“去美元化”势头或许不那么令人感到意外。英国《金融时报》更是断言,一个多极的货币世界,可能会比想象的来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