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我市现代产业体系布局,精准引才、精心育才,不断做大人才总量,持续提升人才质量,助力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这是我市人才引领战略的精髓。昨天,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沈超在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天津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海河英才”行动计划自2018年实施以来,已累计引进各类人才40万人,平均年龄32岁,其中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占比25.6%,为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沈超介绍,2019年,继“海河英才”行动计划之后,我市又推出“海河工匠”建设项目,截至目前,年均开展技能培训30万人次,累计认定432家企业培训中心、18家企业公共实训基地,建成18个国家 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25个市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30个国家 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57个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评选了20名“海河工匠”、299名“天津市技术能手”。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各类人才,我市出台《支持天津市人才创新创业联盟发展的若干措施》,向联盟提供定向化、定制化的政策措施。截至目前,全市联盟链接高校院所50家,聘请院士专家55位,集中签约51个人才团队和高端项目。在全国率先建立民营企业工程技术职称评委会,为民营企业开辟职称评审“直通车”服务。授权91家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开展职称自主评审。紧跟产业发展新需求,持续深化职称改革,相继出台工程技术等15个职称改革实施意见。放开权限,全面支持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创新创业。
下一步,我市将完善人才政策,打造“海河英才”升级版,瞄准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加快升级重点人才引育政策。同时,会同相关部门,在住房安居、小客车竞价摇号、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方面,出台更加精准、有力的支持举措,提升人才在津归属感和获得感。出台信创产业人才引育工作方案,在政策、资金方面,开辟绿色通道,重点支持信创产业发展。将深入推进“海河工匠”建设,重点面向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建一批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选育一批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以部市共建“技能天津”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我市技能人才培育机制,为制造业发展选送和培育更多高技能人才。将制定重点制造业引才图谱,通过定期组织“双一流”校园巡回招聘会、博士后全球云选会、人才创新创业联盟招聘会等形式,精准引进一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急需的高端人才和青年后备人才。建设人才服务专员,为制造业领域重点企业、高端团队和急需人才,提供个性化、精准化服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