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镇移动装配式公厕
■ 两年来,天津市滨海新区以厕所之“点”带动乡村振兴之“面”,努力推动农村文明进程不断前行。据统计,按照“能建则建、愿建尽建”的原则,新区为居住在平房、具备条件且有意愿的农户都建设了方便适用卫生的户用厕所,两年共计完成11737户,建成公厕441座,实现了农村卫生公厕全覆盖。
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厕所革命”对于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有效控制乡村生活污染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它是体现文明进步的尺度,也是城市发展中的一项民生难点。近年来,滨海新区“厕所革命”逐步升级,在提升乡村人居环境和城市精细化管理上不断创新举措。如今,文明如厕、健康生活的新风尚在“滨城”蔚然成风,城市“内涵”不断提升。
小角落里的大革命——
移动装配式公厕 巧解“天大的小事”
“一个土坑两块儿砖,三尺土墙围四边。”到了夏天臭气冲天、蝇蛆成群,这是部分农村地区厕所的真实写照。对此,新城镇梁子村村民李耀霞有着几十年的切身体会。“以前村里的旱厕气味特别难闻,到了夏天蚊蝇滋生,天不热的时候也要捂着鼻子进出,太难受了。现在这个水冲式厕所干净卫生,没有臭味儿,跟过去相比,真是一天一地!”李耀霞说。李耀霞所提到的水冲式厕所位于滨海新区塘沽大梁子小学旁,是2020年10月开始投用的移动装配式公厕之一。外观色泽明快,内部干净整洁,不仅配备水冲式便盆、独立洗手池,还有为残障人士和母婴群体配置的专用卫生间,而且还能根据需要移动装配。记者采访时,陆续有周边村民和返校学生前来如厕,大家都对这座移动装配式公厕赞不绝口。
2019年,新城镇党委、政府坚持党建引领,共同缔造,将“厕所革命”列入为民办实事清单,组建了由镇、村及专业公厕设计改造公司三方组成的攻坚团队,千方百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新城镇正处于城镇化进程中,建设固定式公厕资金投入大,而且村子拆迁完成后,公厕也要拆除,必然会造成浪费。通过调研,我们厕所改造攻坚团队针对拆迁区域人员流动性大、没有水源、下水困难等实际情况,最终决定建设‘定单式’定制移动装配式公厕。”新城镇工作人员高彩云告诉记者,这个可移动装配式卫生间随着村子的拆迁进程,可以随时被移动到需要的地方,特别节能环保。由于附近没有水源,公厕还装配有容量大的储水水箱,以及节水型器具和化粪池。“使用这种节水型器具,每次冲厕所仅需0.6L水,用水量仅为普通公厕的十分之一,水箱充满水可以一次满足约2000人次使用。同时,我们还有专业人员对粪池进行定期清掏,防止堵塞外溢或随意倾倒的发生,确保公厕用得上、用得好、用得住。”
截至目前,新城镇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了19座这样的移动装配式公厕,并将公厕维保与解决当地困难群众就业相结合,委托村级组织对厕所进行管护服务,由各村聘请本村困难群众负责公厕保洁等工作。这一民生举措,在解决村民如厕这一“天大的小事”的同时,解决了部分困难群众的就业难题,这场“小角落”里的“大革命”取得了初步成效。
小村庄里的大工程——
大国“里子工程” 撬动美丽乡村建设
除了新城镇,“厕所革命”也早已在“滨城”的大小村居打响,并持续升级为美丽乡村的“幸福工程”。
走进汉沽街小马杓沽村,记者看到一排排农家院落排列整齐,村庄道路干净整洁,家家户户的旱厕都升级成了冲水式户厕。在村民李云柱的家中,2020年刚刚改造完成的卫生间成为家里的一道“风景”。“以前我们上厕所要去村里的公共厕所,不仅远,卫生还不好,上个厕所浑身臭气熏天。户厕改造后对我们百姓来说真是太方便了,特别是老年人和腿脚不方便的人,不用出家门就能解决,上完厕所用水一冲,一点味儿也没有。”说话间,李云柱的脸上不禁洋溢着满满的幸福。
汉沽街自2019年10月启动了户厕和公厕改造工程,10个村2121户告别了困扰大家几十年的如厕难题,并建立了一套以村民自行维护为主、街道和社会化管理为辅的长效户厕管理机制。小厕所连着大民生,户厕建设和改造不仅解决了村民如厕难,改变了农村的环境面貌,提升了群众生活质量,也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大助益。
记者从区农业农村委获悉,两年来,滨海新区以厕所之“点”带动乡村振兴之“面”,努力推动农村文明进程不断前行。据统计,按照“能建则建、愿建尽建”的原则,新区为居住在平房、具备条件且有意愿的农户都建设了方便适用卫生的户用厕所,两年共计完成11737户,建成公厕441座,主要涉及汉沽街、茶淀街、胡家园街、太平镇、中塘镇、小王庄镇和新城镇,实现了农村卫生公厕全覆盖。
小厕所里的大民生——
有颜值更有内涵 让“方便”更方便
“小厕所、大民生。”人的一生中约有三年的时光是在厕所里度过的。作为最常见的公共设施,公共厕所体现了市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向往,一座环境整洁的公厕同样也是城市的窗口。
在大港大剧院附近,一座绿树掩映、红顶白墙的公厕,已成为和大剧院一样受人欢迎的文明风景。公厕内设有管理间、男厕、女厕、无障碍厕位等区域,各类禁烟、防疫、全国文明城区等宣传海报恰到好处地成为这里的装饰。在这里,镜面无水渍、便池无污渍、空间无异味无蚊蝇是最基础的管理要求。“我们这个公厕紧挨着大港大剧院,这块平日人就多,所以来如厕的人也多。越是这样,我们越要做好保洁,让大家有一个好的环境……”公厕保洁员陈洪山一边擦着地,一边对记者说。
多年来,滨城“厕所革命”精细化、常态化、长效化管理系列举措切实让“方便”更方便。区城市管理委作为新区228条主干道路和220个室外公厕全方位包保单位,及时推动各点位工作落实过程中,也总结出了一套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好经验、好做法,并在全区范围内学习推广。“厕所革命,三分建、七分管。建设好的厕所要是管理不好,不仅难以持久,还会成为新‘污染源’。我们坚决不能让这样的问题发生。”大港环卫队副队长冯国强告诉记者,大港区域从2015年就开始了公厕改造行动,目前主城区区域内共有公厕31座,其中一类公厕数量占三分之一以上。
免费如厕、提供厕纸、自动喷香除臭、配备母婴室……如今,越来越多这样的多功能智慧型“星级公厕”在“滨城”亮相,成为文明新景。“这些星级公厕不仅外光漂亮,内部整洁,保洁员也十分热情,我自己带两个孩子外出,完全不用担心喂母乳和换纸尿裤等问题,简直太方便了,不愧是星级公厕,必须点赞!”家住泰达街的许女士每天带着孩子在泰达城市公园“打卡”。她的肯定,也道出了大多数新手妈妈的心声。
“公共厕所是一座城市文明的尺度,我们更要在公厕管理上下苦功、出真力,让公厕有颜值、有内涵,让如厕这一‘天大的小事’成为提升群众生活幸福感的助力跳板,让‘滨城’更有文明内涵。”区城市管理委城市考核室工作人员李荣山说道。
短评
厕所是文明的尺度,也是国家发展的注脚。“厕所革命”贯穿于城市发展的始终,与城市建设的脉搏一起跳动。建好的是小厕所,体现的是大文明。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赶考路上,“滨城”人将始终牢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发展理念,不断筑牢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防线。厕所,这一“天大的小事”,正从民生短板一跃成为提升群众生活幸福感的助力跳板,让“滨城”百姓收获看得见、摸得着的满满幸福。(滨城时报记者 杜红梅 董欣 窦永斌 哈喆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