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是2020年01月07日星期二   
本站搜索
Baidu

以民为本,让经济更具民生温度——天津市突出民生优先保障群众利益

滨海高新:www.022china.com  时间: 2020-01-07 14:05:52

    财政总支出75%的“蛋糕”切给民生

  供热

  2019年11月1日零时起启动冬季供暖,我市已连续4年提前送热

  就业

  2019年前三季度,全市新增就业37.2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

  医疗

  基层医疗机构慢病常用药的配备比例由原来的不足40%提高到83.8%

  老小

  开设老人家食堂469家,新增6万个学前教育学位

  岁末年初,站在时间的节点回望,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座城市的为民情怀,犹如一盏盏闪耀的灯火,温暖着全城百姓的心。

  只有从灵魂、信仰、信念上服务人民群众,只有心怀“但愿苍生俱饱暖”的为民情怀,才能真正把人民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2019年,我市继续从百姓生活的点滴入手,再一次把财政总支出75%的“蛋糕”切给民生,围绕“衣食住行、业教保医”等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从细处抓起,从细微干起,从细节做起,小实事累积成大民生,一份亮丽的民生答卷写在人民心间。

  窗外,大地冰封,寒风呼啸。

  室内,温暖如春,阳光正好。

  家住南开区天拖南的刘闽行大爷哼着小曲儿,专心为十几盆花花草草除虫、剪枝、施肥、修形。听着窗外的风声,看着眼前的姹紫嫣红,忙活了一上午的他,微微出汗。

  天儿很冷,暖气片很热!

  自2019年11月1日零时起,我市冬季供暖拉开帷幕,这是自2016年冬以来,连续4年提前送热。

  “这几年的供暖真给力!提前供暖、延后停暖,我们老两口儿老寒腿的毛病一直没犯,身体舒服了,心里更暖了!”刘闽行大爷心生感慨。

  让市民感慨的,又何止是供暖?

  永远着眼百姓之需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就业,涉及千家万户的生活。将人民利益举过头顶,永远着眼于百姓之需,顾民意、暖民生,方能赢民心。

  为解决群众就业,这一年来,我市可谓“千方百计”、实招硬招频出。

  2019年,我市坚持就业优先战略,把稳就业放在重要位置。聚焦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在稳住岗位、促进创业、提升技能、帮助困难群体就业等方面出政策、下功夫,保持了就业局势的“稳中有进”“稳中有优”。

  市统计局的数字显示,2019年前三季度,全市新增就业37.2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低于全年3.8%的控制目标。

  刘磊是一名听障人士,这个小伙子心里最急、最盼的事儿,就是找到一份工作,自食其力。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知在西青区残联的推动下,天津创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了一家助残农场,专门为残疾人拓展就业渠道。

  刘磊喜出望外,毫不犹豫报了名,经过面试,顺利成为农场的一名员工。现在,与他一起工作的残障同事超过了80人,他们共同打理着37个蔬菜大棚,种植的苦菊、豆角、樱桃萝卜等应季无公害蔬菜、水果受到了市场的青睐。

  在创业农场,刘磊干得很起劲儿,当他把第一个月的工资交到父母手里时,他觉得自己的人生有了不一样的色彩。

  为促进大学生就业,我市推进三年百万青年就业见习计划,扩大见习范围、提高补贴标准,截至2019年9月末,全市新发展见习基地201家,累计达到1331家,新增见习人员6776人。向困难毕业生发放求职创业补贴808.2万元。大力推动实施创业带动就业,扶持创业3万人,带动就业10万人。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政府工作报告》在年初勾勒的民生画卷,在2019年的岁尾一一实现。运用“底线思维”,带着百姓关切、怀着为民情怀、挂着群众冷暖,一大批百姓最急最忧最怨的现实利益问题得到解决。

  ──2019年,我市深入开展“筑基工程”,挨家挨户上门宣传政策、访查困难,把党和政府的惠民举措落实到“最后一米”。全年共入户访查357.1万户家庭,解决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诉求1.7万个。

  ──2019年,健康天津APP正式上线,老百姓只需下载这一个APP,就可以享受全市三级医院统一预约挂号、各类就医资源统一搜索、个人健康档案和三级医院就诊记录统一查询,还可以通过为老人、孩子进行实名注册,享受同样的预约就医等服务。

  ──2019年,一系列民生“难点”正在破题、“底线”加紧筑牢,“保障网”更为坚实。

  ……

  民生跟着民“声”走

  对接群众的新期待、新愿望,考验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智慧和担当。民生跟着“民声”走,眼睛向下,才能知道群众最期盼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到了年底,在社区医院取药太难了!”“在社区医院买不到,还得去大医院,不仅多跑路,而且一盒药得多花好几块钱!”

  随着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进,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下沉到社区医院看病取药,随之而来的新问题是,社区医院的常备药品在数量和品种上都难以满足患者需求,特别是到年底,患者取药存在困难。

  老百姓心里的“难事”“烦事”,就是市委、市政府关注的大事。

  2019年以来,美云社区的刘芬芳阿姨感觉到了变化。

  “一次可以拿30天的药,药快用完了,还可以向家庭医生预约取药,再也不用担心在社区买不到药了。”刘芬芳说。

  变化背后,是把老百姓的事儿办好办实的决心。面对广大患者所想、所急、所盼,我市一方面扩充社区医院常备药品种类,一方面缩短药品采购时间,持续、稳定保障慢病药品供应。

  这样一改,基层医疗机构慢病常用药的配备比例由原来的不足40%提高到83.8%,另外全市92%的基层医疗机构建立了预约取药的便民流程。患者对基层医疗机构药品保障工作满意度,也由原来的不足50%提高到目前的81%。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对于普通群众而言,再也没有比增加收入更加令人期盼的了。

  2019年6月份,白玉梅惊喜地发现,她的工资折上忽然多了183元钱。一打听,原来是“又涨工资了”。退休3年,白玉梅的工资年年上涨,她仔细算了一笔账:3年前,每月到手的工资差不多是4200元,而现在,一个月能拿到4600元。

  与白玉梅一起涨工资的,是全市221万退休职工,月人均增幅5%。与此同时,市统计局的调查显示,上半年被调查的企业中,超三成企业对普通在职员工的薪资待遇进行了调高,随着18项增收举措的全面启动,群众最直接的感受是:自己的钱袋子是越来越鼓了。

  有一组数字为证,2019年前三季度,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42元,同比增长7.1%,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03元,增长7.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08元,增长6.9%。城乡居民收入均大幅度领先于全市GDP增长水平。

  “改革力度”“民生温度”不断提升

  一边是经济增速放缓,而另一边却是民生投入不减。下行压力越大,为群众谋幸福的动力越强。

  民生无小事,“一老一小”更是民生要计,早已提上了政府工作的日程,成为工作中不断创新与探索的重点。

  “老爹老娘都80多了,腿脚越来越不利索,吃饭问题一直是个大问题,他们自己做,我不放心,生怕摔着,这两年每天都是我做好了,老伴儿坐上公交给送过去。”家住和平区的刘云去年退休,每天忙得不可开交,一边看孙子,一边还要惦着父母的三餐。

  自从家门口开了老人家食堂,刘云终于松了口气。家门口的庆有西里老人家食堂,每天都提供早、午餐,早餐有豆腐脑、锅巴菜、油条、豆浆等,午餐荤素搭配、适合老人胃口,特别是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还提供上门服务。“安全、方便、实惠,社区里有这样的食堂真是太好了!”

  2019年,我市在为老服务方面出台了不少实打实的举措,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新建了28家养老机构,新增照料中心109个,开设老人家食堂469家,提高了养老机构运营补贴标准,设置了全国首个养老本科专业,建立了养老服务研究中心,取消了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出台了4个地方标准,力图探索出适合我们这座深度老龄化大城市养老服务的“天津模式”。

  一项又一项民生新政破浪前行,一件又一件民生实事落地生根,一幅又一幅温暖的民生图景呈现在百姓眼前。一串串铿锵有力的数据背后,是不断提升的“改革力度”和“民生温度”。

  2019年一年,全社会关注的“育幼”难题也有了突破,为了解决幼儿入托难,我市制定了全面的计划,各区实行挂图作战、销号管理,积极推进新增幼儿园建设,鼓励和促进社会办园,新建的小区必须要配套建设幼儿园。

  截至目前,全市2019年度已累计完成439个建设项目,新增6万个学前教育学位,在园幼儿增加近4万人,有效缓解了“入园难”问题。我市已经超额完成了2019年初制定的目标,加快了学前教育资源建设的步伐。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让我们对2019真诚地点赞,共同期待2020更加美好的明天!(张立平)

 

来源:天津日报 责任编辑:阿迪拉
53K
4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