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了市政府关于研究处理对我市医疗急救服务工作情况报告审议意见的报告。从报告中可以看出,我市认真研究落实市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提出的意见建议,创新体制机制,解决“痛点”,疏通“堵点”,全力提升我市医疗急救服务水平。
报告显示,我市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初见成效:全市接报至到达现场平均时间逐月下降,2019年10月份已降至9分31秒;院前医疗急救电话10秒接听率基本达到100%;救护车到达不及时问题已基本解决,得到人民群众的好评。
加强医疗急救队伍建设方面,市急救中心组织五个批次公开招聘,新增医生259名,另有37名正在办理入职手续。将中、高级职称人员占比由原来的42%提升至70%,放宽中级职称结构比例至55%以内,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
加强院前院内急救衔接方面,实现手机拨打急救电话实时定位功能,建立智能派车系统,在2020年可实现系统自动派车,进一步缩短急救反应时间。开展每日院前院内交接时间监测分析,对不达标机构提出整改措施,督促全市各医疗机构院前院内交接平均时间小于10分钟,显著缩短了交接时间。
加强交通疏导、保障救护车快速通行方面,对55处易堵点位进行重新设计,高峰时段平均车速同比提升8.8%。已为206辆救护车安装电子标识,系统可快速准确识别车辆身份,实现在41个路口73个断面提供救护车优先通行服务。
提高社会急救能力方面,将急救知识普及工作由重点人群向人民大众过渡,利用具有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家庭签约医生,对社区有能力有意愿的居民进行系统培训,考核合格后颁发急救员资格证。采取政府投入与社会捐助相结合的方式,推广自动体外除颤仪设备配备,做到软硬件齐备,更好保障心脏骤停患者的救治效率。(作者:徐丽 佟迎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