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鸣,31岁,天津国电津能热电有限公司运行管理部电气主管。
雷鸣同志自2007年8月调入国电津能热电有限公司以来,一直秉承“立足本岗、高效创新、一专多能”的理念,严谨求实、勤奋刻苦、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成为公司的技术能手、团青骨干。他先后参与了#1、#2机组A级检修、并网安评、达标投产、NOSA四星创建、节能评价、安全评价、环保评价等多项工作,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优异的工作成绩,赢得了广大干部职工的一致好评。
一、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当代青年形象
作为运行管理部电气主管、安全主管和公司团委委员,他深知自己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或间接、部分或全部的影响到身边同志的工作热情。在日常工作中,他时时刻刻以高标准严格衡量、约束自己的言行,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提升人格魅力,力求率先垂范,发挥着一名青年先锋应有的模范带头作用;在与同事相处时,总是以“与人为善、将心比心”的心态对待每一个人,把组织的温暖通过自己传输给每位同事;在参加组织活动时,始终积极主动,不计得失,用自身的言行感召周围的同志,树立了当代新青年的形象。
二、立足本岗、高效创新,做一专多能的青年先锋
作为运行管理部的电气兼安全主管,他深知安全生产是一切工作的基石,是公司盈利的保障。他凭借扎实的技术功底和创新的管理理念,从专业技术、基础管理及人员培训三个方面着手展开了一系列工作,进一步夯实了公司安全生产基础,圆满完成了“两会”、“两节”及“十八大”期间的保电、保供热任务,为公司全面完成年度各项任务,实现扭亏增盈1000万元的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1.不断强化技术管理
他利用#1、#2机组停机检修的机会,组织进行了包括柴油发电机接待负荷能力试验、发变组修后试验等各类试验11次,发现重大设备隐患3项;结合生产实际及设备异动情况修编了《集控系统图册》、《集控运行规程》、《巡回检查管理标准》及《设备定期试验、倒换管理标准》;针对变频器频发故障触发RB动作这一安全隐患,他与相关部门技术人员一起成立攻关小组,通过查阅资料,提出了变频器自动旁路改造这一技改项目,并经现场试验取得成功。改造后,变频器故障触发RB动作次数为零,一举解决了困扰多时的难题,消除了安全隐患。
2.细化规范基础管理
他针对基础管理薄弱的现状,与同事精诚协作,全年先后完成了《设备停送电管理制度》、《操作票管理制度》、《工作票管理制度》等21项管理制度的细化、修编;根据实际情况,先后编写制定了各类安全技术管理措施41项,组织开展班组安全学习日活动共计181次;累计完成各类操作21103项,办理各类工作票828张,两票合格率100%;发现各类缺陷1267条;组织反事故演习7次,为公司安全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3.着力开展技术培训
为全面提升运行人员的技术业务水平,他与同事一起修编了培训教材、学习资料;组织运行职工进行了职业技能鉴定,在提高运行人员技能水平的同时,使全员130人均取得了“上岗证书”;全年组织完成集中授课12次、现场考问126人次、全员技术比武2次,通过形式多样的培训,使运行人员的技能操作水平和事故处理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全年成功处置各类重大异常18次。
他针对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实习培训,提出将培训时间由固定期限转变为动态化管理,打破传统的固定培训时间模式,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培训效率;并将NOSA安健环管理体系中的PDCA循环控制法引入实习培训工作之中,在整个培训过程中设置若干个节点,利用节点将全程分解成若干个环,每个环都遵循P(Plan)计划、D(Do)执行、C(Check)检查及A(Action)效果的模式,使之闭环并不断总结、改进、完善,形成了一套适应新时期大学毕业生实习培训的新方法,取得了显著成效。
他还积极组织、带领广大青年职工开展“对标创效、青年先行”指标竞赛活动。通过竞赛,使“挖潜增效、精细化调整”这一核心理念入脑、入心,使广大青工的经济、节能意识不断加强。2012年,他带领青工团队开源节流、细化调整,全年厂用电率完成4.017%,同比降低0.219个百分点,等效增收电费300万元。全年完成掺烧62万吨,完成年度任务的103%,褐煤掺烧比例为30.1%,掺烧4500大卡以下低热值煤总量127万吨,所占比例62.25%,为公司降低标煤单价创造了良好条件;全年液氨消耗较去年同期节省989t,累计节约液氨费用306.6万元,为公司年终实现扭亏增盈做出了突出贡献。
雷鸣同志于2008年、2010年、2011年三次被评为“天津国电津能热电有限公司安全生产先进个人”;2011年被评为“天津国电津能热电有限公司优秀共产党员”、国电华北电力有限公司“2011年度五四青年岗位能手”;国电华北电力有限公司“2011年度教育培训先进个人”;他所带领的青工团队被授予“2012年度天津市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称号;他所撰写的论文《浅析330MW级机组降低厂用电率的措施与管理》,获“2010年度全国火电300MW级机组能效对标及竞赛全国优秀论文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