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教练对洋“徒孙”单独施教

闪跳动作也有模有样

每一个动作都必须做到位

“摔”也是一门功课

队员在场下鼓励队友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武术作为中国的传统体育项目,其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成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中的瑰宝。武术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不少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历史的一个重要途径。日前,德国慕尼黑蓝龙武术学院师生一行15人来到天津体育学院,在中国武术文化体验基地进行为期两周的武术进修。随学员们一同来津的该院院长塞尔斯,从1988年起就与天津体育学院开展友好交往。塞尔斯表示,之所以把学生们都带来天津学习,是想让他们得到自己导师袁晞先生的指导。
62岁的袁晞教授,退休前执教于天津体育学院,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袁晞曾数次被委派至德国担任武术教练,对年轻时的塞尔斯进行过长时间指导,帮助他在武术领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如今,塞尔斯也希望他的学生在“师祖”的点拨下,武艺能得到质的飞跃。
“加油、加油”,在天津体育学院武术馆内,时时可以听到这些操着外国口音的队员们在一旁鼓励着队友练习武术,一招一式都那么认真,完全看不出他们是“武术菜鸟”。因为武术让他们有机会相识,也有机会来到中国习武。但是刚来天津时,由于对饮食、气候等的不适应,让这些队员们受了不少苦。但是经过几天的适应,他们已完全接受了异国的生活环境。每天5个小时的训练量是他们在德国一周的量。培训期间,学员们将根据自己的专长,从刀、枪、剑、棍、拳和散打等项目上进行训练提高。为了达到训练效果,队员们有的放弃休息时间,钻研练习套路,还有的甚至脚踝受伤缠上绷带继续训练,这不仅是他们对机会的珍惜,更是他们对武术的尊重。
两周的进修时间虽然短暂,但是这些有着各自武术梦想的师生们在天津的“学艺”经历也必将是他们今后武术道路的又一个新的起点,他们也成为中国武术进一步走向世界的使者。
新报记者 吴迪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