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2012年11月26日(0:00-24:00),中心城区PM2.5日均浓度62微克/立方米,环城四区PM2.5日均浓度67微克/立方米。”昨日环境监测中心网站上发布的PM2.5数据降至75微克/立方米限值以下。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发布的数据有可能再升高,建议市民根据情况,尽量不要在早晚出行高峰时段进行户外锻炼,在家里尽量不在早8点和晚6点左右开窗通风;有选择地在家中放一些绿色植物,对降低室内空气中的飘尘也有一定作用。
据介绍,如今发布的PM2.5数据,属于日均浓度,也就是说,即便数据超标了,也并非是说津城全天都是居高状态,空气质量的好坏是分时段的。具体来说,在天津早8点和晚6点是上下班高峰时段,此时扬尘及机动车尾气排放最多,市民尽量别在这两个时段进行户外运动,并选择去绿化较好的公园绿地即可;免疫力较弱的人尽量少去人流量大、空气流通不畅、灰尘尾气较多的地方。
有关负责人表示,对病人以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来说,空气中的细菌不管是致病菌还是非致病菌,都会对身体产生不利影响。不过,致病菌引起疾病是有条件的,市民面对数据不必过于恐慌,做好适当的防护措施即可。
热点解读
标准从何而来会否威胁健康
专家六答PM2.5
专访天大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陈冠益教授
为什么我国用75微克/立方米作为PM2.5日均浓度的标准?有雾的天气,PM2.5一定就高吗?晴空万里是不是PM2.5就一定低……天津从11月26日起公布PM2.5日均值,让这个陌生的数据和津城百姓的生活一下拉近了。然而,不少市民对PM2.5还有“误解”。为此,本报记者专访了天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陈冠益教授。
标准是国际最宽限值
1.问:为什么用75微克/立方米作为标准?PM2.5超过这个限值,人体的直观感觉是什么样的?
答:我国PM2.5标准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设定的最宽限值,《标准》中PM2.5的年和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分别定为0.035毫克/立方米和0.075毫克/立方米(即75微克/立方米),与世界卫生组织过渡期第1阶段的目标值相同。世界上除欧美等发达国家外,绝大多数国家都没有实行PM值监控与日常的数据发布。从这个意义上,我国已经走在前列了。
PM2.5轻微不达标情况下,我们的感觉不会很明显,而且人靠感官也无法辨别。不过,PM2.5数据过高时会产生灰霾天,这个时候,大家要适当注意下了,最好不要在室外运动。
有雾PM2.5未必会高
2.问:PM2.5达标是否等同于空气质量好?
答:不是这样的。影响空气质量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说PM10颗粒物、TSP、SO2、氮氧化合物、氰化氢和臭氧浓度等,这些都会影响空气质量。
3.问:是否看起来天气晴好,蓝天白云,PM2.5就低?有雾的天气或者阴沉的天气,PM2.5浓度就高?
答:PM2.5数值的高低,和天气影响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天气晴好,蓝天白云,且有一定风的情况下,PM2.5相对偏低;但有雾或阴沉的天气,PM2.5浓度不一定就高。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可以直接被人吸入到肺中,是看不见摸不到的。
PM2.5有没有“味道”
4.问:空气中有异味是否意味着PM2.5浓度高?哪些颗粒会左右PM2.5的浓度?
答:即使PM2.5浓度高人们一般也不会闻到什么气味,有异味可能是由SO2等其他大气污染物引起。左右PM2.5的颗粒物来源很复杂,主要来源于地表扬起的尘土,一部分颗粒物是自然过程产生的,源自火山爆发、沙尘暴、森林火灾、浪花等。此外,还包括由硫和氮的氧化物转化而成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往往是人类对化石燃料(煤、石油等)和垃圾的燃烧生成的。
检测点都设在哪里
5.问:PM2.5检测点,应该如何设置才能反映真实结果?
答:PM2.5的监测点不是说想布在哪里就布在哪里,要遵从国家的标准规范,总之人口密度大的地方、一些PM2.5易产生区、环境敏感区都要进行监测,这样才能真实反映当地的PM2.5污染状况。
6.问:PM2.5达到什么浓度,会对人体的影响达到“预警”程度,PM2.5可以用来指导人们日常生活吗?
答: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PM2.5浓度小于10微克/立方米是安全值;世界卫生组织在2005年版《空气质量准则》中也指出:当PM2.5年均浓度达到每立方米35微克时,人的死亡风险比每立方米10微克的情形约增加15%。
PM2.5一级标准限值:年平均为15微克/立方米,24小时平均为35微克/立方米;二级标准限值:年平均为35微克/立方米,24小时平均为75微克/立方米。其中一级标准适用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二级标准适用于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工业区和农村地区。(单学熙 刘晓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