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11月14日,“新能源·新城市--APEC低碳城镇发展论坛暨低碳城镇中国行启动仪式”在天津举行。来自APEC各经济体国家的知名专家学者、科研人员与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家等50余位嘉宾共议低碳城镇建设与发展。中国外交部国际经济司参赞张丹,国家能源局国际合作司能源处副处长孙杨,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处副处长高怀英,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国际合作处副处长韩颖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天津大学副校长舒歌群主持。
张丹代表外交部国际经济司对本次论坛的举行表示祝贺。她在致辞中说,APEC低碳城镇示范项目是2010年第九届APEC能源部长级会议的重要成果,本次论坛契合当前全球和亚太地区绿色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趋势,是在低碳产业合作领域的又一次有益尝试,对进一步落实胡锦涛主席的重要倡议和APEC能源部长级会议的成果都有重要意义,将为APEC各成员在低碳城镇发展领域加强信息交流、经验共享、政策对话、能力建设提供重要平台。张丹表示,中国将继续积极参与APEC能源领域的合作,深入推进APEC低碳城镇的相关项目和活动,愿同各成员在推进节能减排和提高能效、发展绿色低碳能源、推动能源科技创新、解决全球能源贫困等领域加强合作,努力推动经济平衡、包容、可持续、创新、安全增长。
张丹对论坛的发展提出两点建议。一是树立理念,突出重点,进一步推动APEC成员树立低碳发展、绿色增长的理念,更加重视新能源发展和新城市建设,更加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她建议论坛进一步探讨改善能源结构、加强先进能源技术研发和推广、发展清洁和可再生能源等问题。二是加强协调,信息共享,在充分考虑各成员经济发展差异性和多样性的基础上,加强信息交流和能力建设,增强各成员特别是发展中成员绿色增长的能力,总结首批低碳城镇发展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制定APEC低碳城镇最佳范例。
APEC低碳城镇中国行启动仪式上,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张颀与亿达集团大连科技城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问宏宇签署了《低碳城镇建设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天津新金融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贾亮与天津市新金融低碳城市设计研究院院长王重签署了《于家堡金融区低碳示范城镇指标体系深化研究委托协议书》,实现校企联合、合作共赢。
14、15日两日的论坛共设立七个专题的演讲,涵盖了低碳城镇建设中从城市规划到城市政策、绿色建筑到前端科技应用等领域。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大学电气工程一级学科负责人余贻鑫,亚太能源研究中心APERC前总经理、能源顾问Satoshi Nakanishi,澳大利亚太阳能学会主席Steve Blume等来自中国、英国、美国、韩国、日本、澳大利亚、瑞典等国家和地区的嘉宾就城镇建设、低碳能源、建筑设计、节能技术、低碳产业等话题展开演讲。
为了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创建低碳社会,推进低碳政策和发展低碳产业,落实APEC领导人和中国国家领导人的会议精神,加强国际上APEC各经济体在低碳发展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和中国国家能源局组织了能源工作组内的项目申报。天津大学在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支持下,成功申报了APEC项目“SEWG 22 11A - APEC Workshop on Paths toward Sustainable Low Carbon Economies Based on Rational Use of Renewable Energies”。这是2011年第三期获批的7个项目中唯一的一个由高校牵头实施的APEC项目。本次项目还有其他9个APEC经济体作为项目的共提国,包括美国、澳大利亚、韩国、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等。
本次项目的整个实施周期为一年,从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分为“调研--分析--实践--报告”四个阶段进行。本次APEC项目的调研与实施方式之一是“APEC低碳城镇中国行”,该活动将把低碳城镇的理念、政策、经验、技术等运用于实践。国家能源局将带队考察我国一些重点低碳示范城镇的建设进程与成果。专家团队将基于“方法论”的思路,为一些重要城镇的建设“把脉诊断、分析症结、开方解决”。
“APEC低碳城镇中国行”将为我国低碳城镇建设的参与者搭建一个融合“方针政策引导、城市规划指导、产学研成果转化、投融资洽谈、科技成果宣传推广”的多元化沟通平台,将从保护生态环境景观、继承文化传统、结合国家方针政策、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加强城镇体系规划、落实低碳技术应用、提高公共参与度等方面得以平衡、协调与规划、实施,大力促进我国低碳城镇的实际建设与全面推广。
16日,论坛嘉宾将赴APEC首例低碳示范城镇--天津滨海新区于家堡金融区实地考察,迈开低碳城镇中国行的第一步。此外,“APEC低碳城镇中国行”还将组织到大连生态科技创新城、松花江农场、北京地区、枣庄地区进行实地参观考察或学术研讨会交流。
“新能源·新城市--APEC低碳城镇发展论坛暨低碳城镇中国行启动仪式”由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国家能源局、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办,天津大学、天津新金融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承办,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中国建筑学会、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天津市外事办公室、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天津市可再生能源学会协办,北京博地澜屋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北京宝贵石艺科技有限公司支持,天津大学低碳建筑国际研究中心、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环境·设计》(UED)杂志社执行。(通讯员朱宝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