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新区巡礼 |
合肥高新区构建低碳生态工业示范园 |
|
中国网滨海高新:www.022china.com 时间: 2012-11-12 13:09:11
|
|
|
![](http://paper.chinahightech.com/res/1/20121112/95821352685118765.jpg)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清晨,合肥市民登临大蜀山,饱览绿树鸟鸣、风清气爽的美景;夜色四合,居民甚至能听到夜莺等野生鸟类的歌声。这里便是合肥高新区。
合肥高新区是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立的首批国家高新区之一,是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核心区和合肥现代化新兴中心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西部组团的核心区域、全国首批光伏发电集中应用示范区,曾两度荣获全国“先进国家高新区”荣誉称号以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
2008年,合肥高新区开始积极探索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创建工作,委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编写《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2010年9月,该规划获环保部、科技部、商务部批准,这标志着合肥高新区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工作步入了实质性创建阶段。
树立先进发展理念
合肥高新区坚持以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理念和生态工业原理为指导,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坚持生态工业园区创建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生态保护和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通过工业共生和物质循环为特征的工业经济体系的建立,以“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群众参与”的方式,本着“生态、创新、低碳”的创建思路,全力打造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从生态园区创建开始,合肥高新区管委会就专门成立了由管委会主任任组长、分管副主任任副组长、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全权负责创建工作。同时还成立了由省内外专家学者组成的专家顾问组,为创建工作提供技术指导。
2011年4月,合肥高新区召开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工作动员大会,合肥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李兵在会上表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是不断发展永无止境的过程,是持续前进没有终点的目标。生态园区建设不仅是指导合肥高新区发展的先进理念,也是考核园区环境质量水平的标准。会议印发了《合肥高新区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创建工作中各相关单位责任和任务,并落实到各部门,为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
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先行是前提。合肥高新区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在创建之初就组织编制了《合肥高新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和《合肥高新区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推进计划》,明确建设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明确了生态工业园区创建要做到与引进高新技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相结合,与区域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生态保护和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的理念。
合肥高新区重视从规划源头抓好生态工业园创建的各项基础和配套设施建设工作。在建设项目开工前,合肥高新区就对建筑退让、建筑节能、绿化率、建筑密度、容积率等规划指标均作出明确规定。对园区的自建项目,包括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合肥高新区都严格按照规划的要求进行建设,做到率先和示范。
构建生态产业链群
合肥高新区按照园区的功能定位和生态链框架,有选择地进行补链招商,同时做好招商服务,集中吸纳同类企业,对有利于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的项目重点招、重点引,将生态产业链向上下游和高端延伸,促进产业链群形成。
合肥高新区以符合生态产业链群的企业引进为重点,对有利于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的项目重点招、重点引,并开通绿色审批通道;对不符合产业导向、易造成环境污染、能耗大、技术水平低的项目实施“一票否决”。针对园区家电制造业和新材料产业,有目的地引进研发机构、产业配套企业等补链项目,优化和提升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将生态产业链向上下游和高端延伸。2011年年底,合肥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园区经济比重达到70%。
对不符合准入条件的项目,合肥高新区坚决不予引进入园,不符合环保标准、拒不整改的项目,坚决予以清理出园。对于已按环评批复建设的项目,实行建设期间环境监理制度,并严格按照有关环保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环保验收,不符合要求的坚决整改。充分运用污染源普查成果,绘制合肥高新区污染源电子地图,全力打造“数字环保”,实行全过程监管,确保环境质量安全。
建设低碳型园区
合肥高新区在企业减排、金太阳工程、低碳建筑等方面多管齐下,实施重点节能及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和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努力建设低碳型园区。
在企业减排方面,合肥高新区认真组织实施重点节能及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和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如安徽盛烨电子有限公司新能源、防燥除湿设备项目投资额1.6亿元,年节能200吨标煤;格力电器无极灯代替节能灯项目投资额392万元,年节能200吨标煤;合肥振宇机械有限公司再制造项目投资额3.5亿元,年节能2320吨标煤等项目。
在金太阳工程建设方面,今年上半年合肥高新区节能投入650万元,同比增加80万元。合肥金太阳示范工程一期项目实际装机容量13.589兆瓦,年发电量1481万千瓦时,总投资约2.18亿元;二期项目计划装机容量10.13兆瓦,预计年发电量1104万千瓦时,总投资1.05亿元。目前一期、二期项目已经完成,预计年节约标准煤9300吨。
在低碳建筑方面,园区创新大厦、两淮豪生酒店等大型建筑采用多种建筑节能手段,其中地源热泵技术大幅降低了建筑物能源使用。
在特色光伏产业链构建方面,合肥高新区着力打造特色光伏产业,以晶澳太阳能、阳光电源等龙头企业为基础,形成了一条从超白压延光伏玻璃(中建材)—太阳能光伏电池片、组件(晶澳太阳能、赛维LDK)—太阳能光伏逆变器(阳光电源)—用户侧太阳能光伏发电(金太阳工程)完整的产业链条。
结合众多家电生产企业的特点,合肥高新区积极融入合肥市范围内的废弃物代谢链条,依托安徽广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家电拆解项目,实现了废弃家电的无害化处理和再利用,使园区家电制造业得到循环发展。
合肥高新区积极引进环境管理新方法,创新环境管理模式。企业通过环保方面的创新发展,真正做到了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在安徽省环保厅等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合肥高新区率先在安徽省成功推广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工作,并将其纳入科技保险范畴,对参保企业进行适当补贴。首批参加保险的7家企业累计赔付限额达800万元,这不仅体现了园区企业环境风险防范意识的进一步加强,也是对园区可持续发展和企业自身发展的极大促进。
合肥高新区环境管理部门通过实行“环保行政合同制”,制定企业清洁生产和ISO14001认证鼓励政策等方式,促使企业走绿色发展的道路,首批签订“环保行政合同制”的三产服务企业做到环境问题零投诉。合肥高新区以绿色企业创建为抓手,使企业逐步规范了自身环境行为,促进了企业节能减排和技术创新。董剑波
|
|
|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
|
|
文章来源: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
责任编辑: 小兮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