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昨日获悉,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急诊综合楼改造工程完工,将于今日正式开诊,医院急诊和儿科门、急诊全部迁入改造后的急诊综合楼(原南楼)。
总医院新急诊楼内设“儿童医院”
长期以来,该院急诊仅有10张重症监护床、25张观察床,总面积2000多平方米。面对平均每天30多辆“120”急救车、600多名急诊患者的急诊量,医院急诊不堪负重。急诊科给人的印象是,诊室、楼道到处都有抢救和治疗的患者,而诊室里紧张工作的医生、护士被患者围得水泄不通。儿科的情况也不尽如人意,输液室门口排着长长的队伍,挂号、化验、缴费、取药整个流程均不通畅。遇到冬春儿科疾病高发季节,楼道的墙壁上挂满了输液的吊瓶。
2012年1月,医大总医院启动了南楼改造工程,历时9个月,将1.2万平方米的南楼改建成急诊综合楼,扩大了急诊和儿科的面积,优化了就医流程,打通了急诊患者和患儿就医难的瓶颈。
为复合伤患者开辟绿色通道
总医院急诊综合楼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共8层,主要设置急诊医学科和儿科。1层为急诊各科诊室、抢救复苏室、急诊超声检查室、急诊药房;2层为输液室、急诊观察病房和急诊检验室;3—5层为儿科门急诊、病房;6层为EICU和亚监护病房;7层为急救中心病房;8层为门急诊手术室。
急诊综合楼启用后,医院急诊面积由原来的2000多平方米扩大到6000平方米。观察床增加220%;新增EICU病床16张和亚监护病床18张;急救中心病房床位增加160%,急、危、重症患者救治能力将得到大幅提升。
新的急诊大楼将为复合伤患者开辟快速检查治疗的生命绿色通道。首先是快速反应:复合伤患者由“120”急救通道进入抢救复苏室,迅速由普通外科、神经外科、骨科、耳鼻喉科、眼科和口腔外科等急诊医师共同查看患者进行会诊;第二是快速检查:急诊超声检查室位于1层,X光、CT、核磁等集中在急诊综合楼旁边的放射中心,方便患者检查,缩短了患者检查半径;第三是快速手术:8层为急诊手术室,共有5间,可满足急诊手术患者需要,且电梯转运患者方便快捷,避免长途搬运加重伤情;第四是快速术后观察和治疗:6层为EICU病房,手术后危重患者转至EICU进一步观察处理,病情稳定后转至相关科室住院治疗。
优化急诊流程分区就诊
急诊大厅设有预检分诊台,护士根据病情轻重程度将患者进行分层。危重患者优先就诊或直接进入抢救室,病情较轻的普通急诊患者按就诊顺序在候诊区等候,候诊区设置电子屏幕叫号系统,并有护士随时观察患者情况,有病情变化者立即就诊。
开辟了“120”急救车专用通道。急诊手术室、急诊观察病房、EICU和急救中心病房同在急诊综合楼内,实现了急诊患者就诊→抢救→留观→住院一体化管理流程,使患者得到连贯救治。
此外,在挂号收费处、候诊区都有排队叫号大屏幕,患者在挂号时可以知道每个科室当前有多少个正在排队的病人,可以知道专家已经挂号的数量和正在排队的病人数量。按顺序由叫号系统进行分诊,就诊次序井然有序。
按疾病类型划区收治患儿
儿科诊室由原来的3间扩增到7间,增加了每日专家出诊人数及每周特色专科门诊的次数(小儿内分泌、小儿哮喘、新生儿等);儿科病房床位增加320%,按疾病类型划区收治患儿。全部病房明亮宽敞,病区内色彩鲜明的温馨提示语及活泼可爱的卡通画随处可见。此外,设有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为全封闭管理的重症监护病房,配有先进的抢救、监护设施,包括监护设备塔、有创及无创呼吸机、洗胃机、心电呼吸监护仪、血氧监护仪、微量输液泵、激光治疗仪等,能开展儿科各类危重疾病的救治。
儿科急诊也有较大幅度提升,输液室床位增加90%;雾化室床位增加285%。诊室外有较大的活动空间,并配备有儿童游乐设施。儿科的种种改变,如同在急诊楼里设立了一个小型儿童医院。(记者 刘晓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