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记联网讯:创新产品和服务关系到提高涉农金融业务发展,而农村金融服务涉及我国8亿多农民的切身利益,经过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近年来我国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大幅提高,城乡差别正在缩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
今年6月,银监会全面启动实施“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阳光信贷”和“富民惠农金融创新”三大工程。此举将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提升农村中小金融机构支持“三农”科学发展的金融服务水平,让广大农村百姓享受更加阳光周到便捷的金融服务。
从本期起,农金周刊将陆续刊登一组主题为“服务创新看农金”的系列报道,展示近年来涉农金融机构在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改善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所做的积极探索和实践成果。
在天津东丽区的大毕庄镇,乡镇小企业主老张虽生意红火,但有个苦恼曾长期困扰着他--零钱太多,企业办公室里经常堆起小山一般的零钱,不光是占地方,关键是给企业支付结算带来困难,资产无法盘活。老张跑了很多地方,却没有一家银行愿意接受这种费时费力却没有收益的兑换业务,一时间,零钱成了“烫手山芋”。天津农商银行大毕庄支行闻讯后,主动找到企业,帮助他们兑换零钱。其中最多的一笔超过160万元,用了7天时间才清点完毕。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广大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需求越来越多,对金融服务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天津农商银行作为天津地区规模最大的地方性总部商业银行,一直发挥着地区金融支农主力军的作用。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地区金融服务,该行加快金融创新力度,积极推进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拓展金融服务渠道,不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努力将自身打造为农村金融服务专家。
机制创新 探索支农新模式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包括农村地区在内,天津各区县普遍存在零辅币供需矛盾。一方面是零辅币的严重短缺,另一方面是部分企业零辅币堆积如山,大量零辅币无处可存,严重的占压了企业的流动资金。天津农商银行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利用自身营业网点遍布天津城乡的优势,于2009年10月成立了专门的零辅币现金清分中心,适时推出了“零辅币兑换业务”,为特殊行业客户提供专业的零辅币清点、兑换服务。
2011年11月,天津农商银行面向社会公开承诺:全行500多个营业网点全面开办零辅币兑换业务。截至2012年7月末,已累计兑换零辅币20.2万余笔,兑换金额21.47亿元。此项工作的开展有效缓解了零辅币供应压力、改善零辅币使用环境、提高货币流通效率,搭建起了全市范围内的零辅币兑换、清分平台,最大限度的缓解了广大市民、农民及企业客户零币荒、找零难、业务开展受阻等问题。
为适应“三农”业务发展的新需要,天津农商银行还积极探索地方特色信贷支农新模式,于2011年成立了专门的农贷业务中心。天津农商银行农贷业务中心以专业化为原则,以精耕细作为手段,以特色创新为抓手,承担了该行农贷产品开发、流程管理、业务试点、业务推广及人员培训等多项职能。通过专业化的探索,逐步打造该行农贷业务的孵化器,最终实现在全行复制推广。
目前,在对现有农户信用、保证、联保贷款、小微企业贷款、信用共同体贷款等涉农产品梳理的基础上,天津农商银行开发完善了“合作社+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公职人员担保、林权抵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农村宅基地抵押、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等产品,切实满足全市农业生产加工企业、个体、农户以及城镇地区小微企业等的金融需求。
业务创新 填补农金服务空白
“原来我们这的粮食补贴都到镇里面领去,我骑自行车到镇里面,五里地,有时候一去一天,还得排队,很不方便。从这个农村金融服务站成立以后,随来随取,大大节省了时间,太方便了!”说这话的是天津武清区黄花店乡鱼市庄村村民张连军。
在现场,记者从远远就能看到村委会门口"农村金融服务站"的橙色标牌,刚刚开办不久的农村金融服务站,从外形上看像是一个微缩版的银行,张连军正在办理粮食补贴领取业务,他将存折透过窗口递进去,里面经过培训的村干部熟练的操作机器,之后刷卡、输密码、确认信息、拿到现金,整个过程只有两三分钟,简单快捷。
为适应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解决因部分村庄地处偏远,交通不便,金融设备资源分布不均衡等造成当地农民办理小额存取款难、转账业务难、粮补资金兑付难、农副产品交易结算难等问题,天津农商银行通过自主研发与合作创新,于2011年12月启动了“农村金融服务站”项目建设。由银行提供农村金融自助服务终端等金融设备和技术,由村委会、社区委员会聘用专人进行管理,在固定场所为客户提供办理各类支农惠农补贴支取、小额现金调剂、账户余额和交易明细查询、自助缴费、口头挂失、存折补登等业务。使广大村民可以享受到"足不出村存取款,田间地头能转账"的便捷服务。截至7月末,全辖共设立农村金融服务站538家,累计交易笔数为24.85万笔、交易金额为1.33亿元,极大的方便了农村客户需求,填补了农村金融服务的空白点。
作为营业网点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本地金融机构,天津农商银行现有的500多家营业网点遍布城乡,其中位于传统老四郊五县地区的营业网点数量约占全行机构总数的80%,营业网点覆盖了郊区县地区所有的乡镇街道及大的行政村,客户群体遍布乡村各个角落,真正发挥了金融支农主力军的作用。
从农信社改制为商业银行以来,该行坚持服务“三农”的市场定位,以建立“效益优良、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运行高效”的现代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网络为目标,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加快渠道整合,跟踪经济热点,结合地区规划、市场需求和自身实际,分年度制定了分支机构建设规划,有计划、有标准的调整营业网点分布格局和经营层级。截至目前,已陆续完成了100余家网点的调整工作。通过调整,天津农商银行分支机构的建设有效适应市场发展和客户需求,网点网络覆盖范围扩大、服务能力强的优势进一步凸显,对农村地区的基础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渠道创新 打通资金“高速公路”
当拿着上百份税单,辗转了几家银行却都被以各种理由拒绝后,某运输企业的李师傅抱着尝试的态度来到了天津农商银行东丽支行。在东丽支行柜员快速的帮助他办理完税款代收工作后,李师傅激动地说:“还是农商银行的服务好,以后有钱就存你们天津农商银行。”
代收税款是银行的责任,但是因为该业务费时费力而且收益低,很多银行都选择了回避。天津农商银行却“逆势而为”,积极办理这种“受累不讨好”的业务,为更好地服务小微纳税人,天津农商银行收税量较大的网点都开设了纳税专口,派专人负责小微企业的纳税工作,开辟纳税“绿色通道”,在不影响普通客户便利业务的同时,快速、便捷地为纳税人办理纳税手续,得到了广大客户的一致好评。
为满足农村地区日益丰富的支付结算需求,在现有业务系统的基础上,依托农信银中心及人民银行清算系统,天津农商银行积极开发了农信银汇兑系统、农信银个人账户通存通兑系统和大小额支付等系统,并与中国银联天津分公司基于战略合作关系,签署了柜面通协议,实现了个人存取款业务的互通,通过渠道建设打通资金流动的"高速公路"。目前,该行510个营业网点全部开通了大小额支付、农信银汇兑业务,ATM、POS机具在农村地区的布放数量分别达到300余台和4800余台,农村地区的网上银行业务量逐步攀升。该行通过更加完善的服务渠道,为农村地区客户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支付结算服务,大大改善了农村地区的金融环境。
在完善传统支付结算手段的基础上,天津农商银行通过积极研发新型支付工具,为农村金融环境注入了更多新鲜元素,不断满足了现代新农村的金融服务需求。随着该行网上银行业务的推出,为农村地区客户带去了更加便捷的支付结算服务体验,对于刺激农村消费,改善民生,夯实农村发展基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该行网银的特点是功能页面简洁明快,登录方式简便安全,功能全面,服务多样,便于客户操作使用。个人网银针对农村客户的转账需求开通了跨行大小额汇款、农信银汇款和实时跨行支付汇款,为农村客户提供了多条资金汇划渠道,满足了不同客户的转账需要。同时,为满足农村居民的网上支付和理财投资需求,该行还在个人网上银行开发了网上支付和实物黄金交易功能,方便了农村居民网上购物的支付结算,为他们的理财投资开辟了一条新途径。(记者 杜斌 李庶民 通讯员 杨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