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新区吸引优秀人才创业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创业需要什么?需要的是优良的人才政策和完善的服务环境。近年来,滨海新区紧紧围绕打好开发开放攻坚战,大力实施人才高地建设工程,通过制定优越的人才引进政策,创新人才引进、合作模式,搭建各种孵化载体,引进各界人才,形成了“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的人才磁吸效应。
完善政策体系
形成磁吸效应
“滨海新区具有最优惠的人才政策和发展环境,特别适合海外归国留学人员创业。”在不久前举行的中国·天津2012华侨华人科技创新合作洽谈会上,记者认识了留美博士后陈涛。他告诉记者已经打算放弃在美国生活工作10多年的积累,回国创业。而他回国的第一个落脚点便是滨海新区。在享受了政策咨询、投资立项、手续代办等一条龙完善服务之后,陈涛又作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将自己的妻儿也接到滨海新区定居,今年打算在中心商务区再建一个环保节能项目。
统一协调、配套衔接、相互支撑的人才政策体系,为人才搭建了施展才华、实现理想抱负的舞台,形成磁吸效应吸引了大量人才在此创业。目前,滨海新区人才总量已突破65万人,汇聚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科技奖项带头人等高端人才320多名,海外留学归国人员4700多人,其中35人进入国家“千人计划”,76名进入天津市“千人计划”,人才密度跃居全国前列。
近年来,新区一方面以项目为载体,采取柔性流动方式,聘请国内外顶尖专家为滨海新区服务;一方面积极搭建多样化人才智力引进平台,充分发挥“津洽会”、“滨海国际人才市场”等平台作用,定期组织海外高层次人才招聘活动,建立海外留学归国人员联谊会,扩大知名度,招贤纳才。
在政策上,新区对急需紧缺人才创办的科技企业在初创期、成长期、壮大期分别给予最高200万元、300万元、500万元资金支持,设立滨海新区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科技型中小企业孵化基金,引进80多家风险投资机构,积极为人才创办企业量身定制资金规划。同时,大力强化创业孵化器建设,先后建成生产力促进中心、留学生创业园、大学生科技园等各类孵育载体65家,目前入孵企业达2000多家。
实施安居工程
留住优秀人才
只有让人才安居乐业才能真正扎根服务经济建设。滨海新区深知人才的需求,大力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对区内购买住房的创新型领军人才,最高给予100万元补贴。规划建设专家公寓、白领公寓、蓝领公寓、政府公屋等不同层次、类别的人才居住设施。目前,新区各类人才公寓能满足25万人才居住。未来3年,还将规划建设近2000套白领公寓、近15000套蓝领公寓和3500套政府公屋。
建立奖励机制
鼓励干事创业
近年来,新区敢于打破常规,鼓励用人单位对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实行与高管人员拉平的薪酬待遇。设立“滨海新区杰出人才奖”,每两年评选表彰30名优秀人才,最高给予50万元奖励。
与此同时,新区积极探索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的有效形式,在9家科技型企业开展股权激励试点,让高新技术人才由“打工者”变为“股东”。创新人才评优政策,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可破格越级评定专业技术职称。放宽急需紧缺人才落户条件,每年评选表彰1000名优秀外来建设者,为他们提供落户、家属随迁、住房保障等优惠。
■记者手记
人才要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人力资源是社会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人才资源更为重要。当今社会,人才的竞争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部分。
滨海新区纳入国家总体战略以来,备受关注,也面临着如何吸引大量人才聚集的问题。如何使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滨海新区用实际行动作了回答。
几年来,滨海新区先后制定出台了《滨海新区引进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暂行办法》、《滨海新区高层次人才补充医疗保险试行办法》等多项政策,各功能区分别出台100多项有关人才落户、医疗保险、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个性化人才措施,形成了统一协调、配套衔接、相互支撑的人才政策体系,为人才搭建了施展才华、实现理想抱负的舞台。(记者 尹娜 摄影记者 王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