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调查
孟大爷翻看着曾经的笔记
黄崖关城鸟瞰
赤霞峪长城7号敌台
据最新出炉的《天津市明长城资源调查报告》披露:
天津市调查的明长城表面长度为40283.06米;
新发现长城遗存120处;
明确天津市辖域的长城全部为明长城;
天津域内长城是连贯的整体,包含完整防御体系……
一项项凝聚着众多人心血和汗水的调查成果向世人揭开了天津域内明长城的神秘面纱。
据了解,《天津市明长城资源调查报告》近日将出版发行,这标志着自2007年启动的天津长城资源调查工作全面告捷。该报告共60余万字,详细记述了天津明长城本体、关堡、单体建筑、相关遗存的保存现状,第一次较为全面的对天津明长城的文物本体及历史风貌现状、保护与管理状况进行了全面的量化统计和分析,并提出了保护管理建议。该报告是天津明长城资源调查的业务成果集,将为天津明长城的研究、保护及展示利用提供第一手资料。
调查背景
为了摸清长城家底,以便制定下一步的保护措施,2006年国家文物局与国家测绘局联合启动了全国长城资源调查。据了解,此次长城资源调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跨部门、跨行业的规模最大、时间最长、影响最广的一次长城家底调查活动。调查的目的就是全面、准确掌握全国历代长城的规模、分布、构成、走向及其时代、自然与人文环境、保护与管理现状等基础资料。
2007年4月,根据“长城保护工程”总体方案,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天津市测绘院等部门联合组成长城资源调查队,启动了明长城天津段的资源调查工作。调查工作共分以下几个阶段:
2007年2月至2007年9月
组建调查队伍、培训调查人员、明确调查任务、理清调查思路、开展调研工作;
2007年10月至2007年12月
开展天津市长城资源调查工作;
2008年1月至2009年3月
室内资料整理与“长城资源调查数据采集系统”录入;
2009年5月至2011年7月
《天津市明长城资源调查报告》编写阶段;
2011年8月至今
进行《天津市明长城资源调查报告》出版前的校对工作。
长 城
谜底
天津长城占明长城总长1/200
一直以来,长城的长度在每一位中国人心里,其实只是一个概念,一个心理的数字——“万里”。那么,现实中的长城究竟有多长,长城现今究竟是什么状况?恐怕绝大多数人都难以详述。即便在业内,能给出准确答案的人也寥寥无几。所幸的是,这个谜底如今得以揭示。
2009年4月,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测绘局共同发布明长城长度数据调查成果——明长城从东向西行经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西、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青海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56个县域,总长度为8851.8千米。
2012年6月初,长城保护宣传暨长城资源调查和认定成果显示,历代长城总长度为211196.18千米,认定长城分布于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经测量和认定,天津市调查的明长城表面长度为40283.06米,投影长度为37004.3米,约占明长城总长度的200分之一。
2007年4月,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天津市测绘院、蓟县文物局、蓟县黄崖关长城管理局等部门共同组建长城资源调查队。10月中旬,按照天津市长城资源调查工作领导小组的工作部署和安排,担负明长城资源调查工作任务的田野调查一队、二队、三队共18名队员在预定地点,开始进行野外调查工作,其中一队负责长城墙体调查,二队负责敌台调查,三队负责相关遗存调查。
在历时3个多月的时间里,调查队员共调查关城1座、寨堡9座、敌台85座、烽火台4座、火池15座、烟灶40座、居住址41座、水窖11个、水井4口。共完成墙体登记表176份、关堡登记表10份、长城单体建筑登记表85份、长城相关遗迹登记表111份、采集文物登记表1份、日志288页、照片4801张、图纸543张、录像8GB、GPS采集点约1900个。
在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姜佰国一边翻阅着记录材料,一边感慨地对记者说:“‘家底’这次真的是摸清了,通过调查,我们明确天津市辖域的长城全部为明长城,分布在天津市蓟县北部山区,东迄天津市蓟县与河北省遵化市交界的钻天峰,向东与河北省遵化市马兰关明长城相接,向西经赤霞峪、古强峪、船仓峪,折向西北的常州,经东山、刘庄子、青山岭、车道峪、小平安向西穿泃河,过黄崖关,经前甘涧黄土梁大松顶出蓟县界,折向西北,与北京市平谷将军关相连,地跨一个镇11个自然村。我们也初步掌握了天津蓟县明长城关城、寨堡与长城墙体、敌台、烽火台、居住址、烟灶、火池等遗迹在防务上相互协作的具体关系。调查清楚了天津市域内明长城的分布和保存现状,以及二道边长城的分布规律、走向以及防御方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