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022china.com/uploadfile/20120524/20120524161046549.jpg)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昨天(23日),三里屯街道办事处门口和工体东路开始使用地磁感应停车位计时器。 本报记者 戴冰摄
“我们这里最近改成自动计时了,请您在车位白线内停好车,停车费回来再收。”昨天(23日)上午,市民郑先生将车停在朝阳区工人体育场附近一条辅路的路侧停车位上。车刚一熄火,停车管理员从腰间掏出一个专用POS机,用背面的摄像头对准车牌,“咔嚓”一声,郑先生的爱车立刻“注册”为这个停车位上的新用户。
5月中旬,朝阳区东大桥路、朝外南街等10条大街的972个路侧占道停车位开始试行自动计时、电子收费,时间为期两个月。为了配合这一措施,试点路段的路侧停车位下方全部加装地磁传感器,一些已经尝鲜的市民便将其称为“地磁停车位”。由于它的计时标准精确到秒,可以杜绝停车管理员随意计时。
根据初步方案,地磁停车位项目将首先在朝阳区试点,100多个路段的8889个停车位加装地磁传感器,“摸底”车位使用情况。
传感器隔8秒扫描一次停车位
虽然地磁停车位只在少数街道试运行,但在北京科技周农展馆主场展览活动中,它可是智能交通展区内的主打科技项目。记者昨天看到,地磁停车位展区位置都正对着展馆大门。在现场展示的一块约2平方米的沥青地面上,两支地磁传感器呈圆柱形,比1号电池略大。当有车辆停在传感器上方时,信号被阻隔的传感器便会自动计时。
这种地磁停车位全套设备首次公开亮相,引来不少看好市场前景的同行取经。“这种传感器可以用多长时间?每支的成本是否会超过100元?”“当汽车离开车位时,如何保证传感器会自动停表?”
据研发单位时代凌宇公司现场技术人员介绍,地磁传感器的寿命是5年左右;“成本不高”;停表的问题更不用担心——每隔8秒钟,传感器都会自动扫描一次,检查相应车位上是否有车辆停放,扫描结果实时传入系统。当然,停车管理员还可以用POS机直接完成停表及计费,这也是最省时的办法。
记者在停车现场观察发现,管理员每次操作POS机开始计时或离场计费时,都要根据屏幕提示按四五次功能键,加上为车主打印停车凭证,共需要30秒钟左右,似乎比手写计时慢了些。
复兴门地区近期有望启动试运行
随着更多重点区域的停车位加装这种地磁传感器,交通部门也将逐步在网络上公布数据,方便市民出行前查询目的地周边停车位的空置率,甚至用手机便可找到某条街道空车位位置,合理安排出行。
在农展馆展示现场,记者看到,电视屏幕上显示的智能停车管理系统地图,可清晰看到安装地磁停车位的整条大街的车位状况,“屏幕上的红色小车表示车位‘已被占用’,绿色则代表车位空闲。”技术人员解释,系统会自动记录每一个停车位全天使用情况,保存历史记录。
很多观众都注意到,当智能停车管理系统处于无操作状态下,屏幕中的地图同样是每隔8秒便会刷新一次。技术人员晃动鼠标,屏幕中即可看到工体周边的路侧停车状态,工体北路路侧一串红色,而工体东路则是红、绿相间。这与记者30分钟前在工体附近道路上看到的情况基本一致。据技术人员介绍,已经制成的停车位地图显示区域目前仍以试运行区域的街道为主,而覆盖全市的停车位地图还有待试运行范围扩大后进一步完善。继朝阳区后,西城区复兴门地区近期也将投用地磁停车位。按照有关部门计划,今年年底前,城六区有望实现重点地区全部地磁停车位密集覆盖。
未来实现牡丹交通卡结账
在时代凌宇公司网站上,对于地磁停车位的作用有着如下描述:利用城市政务物联专网或移动互联网传输数据,在路侧占道停车位安装车辆探测器实时监测车位状态;安装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对路侧停车场进行实时监控;建设停车管理服务及结算平台,负责路侧停车的监控、调度、管理和停车占道费的收取、划拨和结算;以及面向公众发布停车引导信息。
在硬件技术方面,停车场管理系统由车位检测系统(地磁传感器)、电子化收费系统(专用POS机)和视频监控系统三部分组成,通过在全市全部路侧停车场每个车位加装车辆检测传感器、使用牡丹交通卡电子收费、部署视频监控等手段,实现对路侧停车场“三位一体”管理,有效对路侧停车场收费做监管。
虽然按规定,在试点安装地磁传感器的停车位,市民可使用牡丹交通卡交费。但停车管理员还需随身携带一张已经预充数千元的蓝色“停车卡”。“充值卡是公司发的,因为车主现在还都没习惯刷卡,我们就只能先收现金,同时在POS机刷掉等值金额。”
郑先生驾车离开时说,“为十几元钱的停车费,犯不着刷卡,每月还得想着给银行还钱。”他说,如果停车公司希望充分利用POS机,可以借鉴“牡丹交通卡加油优惠”的经验,为刷卡交费的车主打折。
另一位被访的车主表示,这里停车要用POS机“注册”,“等于在这个路段停车需登记车牌号。我们同时担心留下停车记录会泄露隐私。”(记者 刘宇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