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新区巡礼 |
成都高新区跻身科技金融结合试点首批名单 |
|
中国网滨海高新:www.022china.com 时间: 2012-04-23 14:52:29
|
|
|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4月13日,“第三届中国(西部)高新技术产业与金融资本对接推进会”在成都举行。科技部副部长王伟中在会上宣读了成都高新区成为全国首批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地区的批文,这标志着成都高新区正式登上国家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的“首航航班”。
据悉,此次共有16个地区入围,包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都高新区、长沙高新区3个国家级高新区,以及天津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杭温湖甬”地区、安徽省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实验区、武汉市、广东省“广佛莞”地区、重庆市、绵阳市、关中—天水经济区(陕西)、大连市、青岛市、深圳市。
根据《关于印发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国科发财[2010]72号)要求,2011年10月20日,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联合下发了《关于确定首批开展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地区》的通知,明确了成都高新区等16个地区为试点地区。《通知》要求各试点地区根据试点实施方案的要求,“给合本地区实际情况,按照各地试点实施方案,扎实推进试点工作”。
建立“梯形融资模式”
近年来,成都高新区坚持“以金融创新驱动科技创新,以金融服务提速产业发展”理念,构建了为不同成长阶段科技型企业提供不同融资工具组合的“梯形融资模式”,打造了将市场化运作和公益性目标有效结合的“盈创动力”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形成了依托全资国有公司引导民间资本积极参与的投融资服务格局。
据悉,成都高新区“梯形融资模式”包括企业内源融资、政府扶持资金、债权融资、股权融资、改制上市等环节,目前这一理论创新不仅直接推动了成都高新区的金融实践,而且在全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破解上发挥了建设性作用。
这一模式的提出者成都高新区发展策划局局长、金融学博士汤继强介绍说,这种随中小企业发展而动态适配的政府引导、民间资金积极参与的社会化投资解决方案,不仅为不同成长阶段的企业提供了“融资路线图”,为各种金融机构、社会资本明确了参与方式,还界定了政府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责任,政府应该也必须在促进以中小企业发展为导向的金融创新上下更大决心。
根据“梯形融资模式”,成都高新区以政策性担保贷款为核心,构建起了多层次债权融资服务体系。
自2005年起,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开展“统借统还”政策性平台贷款业务;与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成都银行等商业银行一起探索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信用贷款、贷款周转金等多种新型信贷模式;与锦泓、浙商等小额贷款公司一起开发科技小额信贷产品。目前已累计帮助1600多家(次)科技型企业获得担保贷款65亿元,信用贷款5亿元,知识产权质押贷款1.5亿元。
同时,以政府引导基金为重点,构建多层次股权融资服务体系。目前已基本建立起涵盖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和产业投资在内的多层次股权投资服务体系,累计帮助区内100余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各类风险投资30亿元以上,并购重组20多起。
另外,以创业板和“新三板”为突破,构建多层次上市融资服务体系。目前已基本建立起涵盖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海外板和未来“新三板”在内的多层次上市融资服务体系,帮助23家科技企业成功上市,其中创业板5家,另有创业板重点后备企业30余家,“新三板”重点后备企业50余家。
打造中小企业投融资服务平台
按照科技部科技金融应用示范工程要求,成都高新区打造了以“盈创动力”为核心的中小企业投融资服务平台,投资2亿元建成5A级“盈创动力”大厦,总建筑面积达到6.9万平方米,已吸引40多家金融服务机构入驻。
据成都高新区经贸发展局局长李伟介绍,目前,“盈创动力”远程网络投融资服务平台已收录近2万家企业信息,与近100家投融资机构建立起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为持续深化服务功能,保证平台的公正性,成都高新区专门成立第三方投融资服务公司独立运营“盈创动力”,并与深圳证券交易所合建并运营中西部第一个“路演中心”,成功完成银河磁体、依米康等多家上市公司路演。
目前,“盈创动力”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股权投资服务和改制上市服务已涵盖成都全域,统借统还平台担保贷款业务已覆盖整个四川省,深交所“西部路演中心”项目路演服务已辐射整个中西部,相关业务和服务正逐步向全国范围拓展,以“盈创动力”为核心的中小企业投融资服务平台辐射带动性得到持续发挥,服务半径得到不断拓展。
据了解,成都高新区积极引导金融业务与新兴技术互动,推动金融服务外包产业快速发展。凭借运营成本和人力资源优势,成都高新区已成为国内外金融机构建立后台中心和开展第三方金融服务的首选地之一。
12个全国性金融后台项目正加快建设,30余家金融服务外包企业快速发展壮大,为传统金融前后台业务分离解决方案提供有力支撑,科技与金融结合所催生的金融服务外包产业正成为地方经济新的增长点。周熙檀 |
|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