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50多年前的石家庄是什么样子?您想看看那些在城市建设中消失的老街老景吗?现年76岁的老石家庄人狄山林,坚持58年,用画笔记录下了久违的“城市记忆”。
近日,狄老爷子在省会水上公园举办了个人画展,一幅幅水粉画生动再现了石家庄半个世纪来的变化。您来看看,还认识画的是哪个地方吗?
■狄山林介绍自己画的1959年南马路道岔(今裕华路地道桥)
■当年的正定大佛寺
■1980年赵三街村西口
■1960年元村街口,门前就是槐安路
作品
■裕华路曾是不起眼的小土路
11日,记者在水上公园烟雨楼见到了狄山林,76岁的他正忙着向画展的参观者介绍自己的画。他指着1959年画的“南马路道岔”介绍,南马路就是现在裕华路的一段,道岔街是现在的站前街,东边原来是一片平房,是石家庄市第七棉纺厂的旧址,现在已经是一排排高楼大厦了。
1959年的“南马路道岔”所处位置还没有铁路地道桥,南马路还是一条土路,然而45年后的今天,这条路已经成为“迎宾大道”了。
共鸣
■“那个小平房是我亲手盖的”
狄山林的画展引来了很多人参观,感触最深的就是老年人。“从前的村庄都被高楼替代了,看到这些画,放佛又回到了我当年住的四合院。”70多岁的王女士看到狄山林画的一处四合院时,竟激动得流下泪水。
在一幅1981年画的“新华路西焦村南铁路道口”前,一位先生非常激动,紧紧握着狄山林的手说:“原来您就是当年在那儿画画的人啊。”这位先生当年就在铁路道边上班,狄山林画画的时候,他就在办公室看着,觉得有人画自己的办公室很有意思。
几年后,他离开了那个办公室,再后来,那排办公室拆了。没想到31年后,他竟然在画上看到了自己当年工作的地方,还见到了当年在门外画画的人,顿时勾起很多回忆。
一位94岁高龄的老先生,由于身体不好,就联系了七八个朋友,一大早用三轮车拉着他来看画展。
老人端详着每一幅画,边看边说着每一处地点的变化。当走到“高柱村东口”的画前时,老人停住了脚步,眼眶逐渐红了起来。“画得太像了,你们不知道,画中左边的这个小平房就是我亲手盖的!”这位老人指着画不停地念叨。
背后
■为留住历史 一画就是58年
“我特别喜欢最原始的风土人情,我是石家庄长大的,对它有特别深厚的感情。”狄山林说,他是一名普通的铁路工人,工作地点就在现在的裕华路与站前街交叉口,他经常腾出中午休息的时间到处画画。“我没学过专业的绘画知识,这只是我的爱好。”狄山林说。
一块画板、一个调色盒、一个塑料水瓶、三四根毛笔、几张画纸,狄山林手中拿着最简单的工具,凭着爱好一画就是58年,留下了石家庄人最美好的“记忆”。
“每次拿起画笔就会有一股莫名的冲动,从来没觉得累。”狄山林说,“我老伴经常陪着我一起画,我在那儿画,她就在一边看着。”
“很多人觉得石家庄是一个没有历史的城市,但是我觉得百姓的生活才是最朴实的历史见证。”狄山林说,“现在石家庄一天一个样,旧街巷变成宽马路,平房成了大厦。我还要接着画,多留住一些记忆。”记者耿硕 记者程国昌■摄/记者崔华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