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老人正在擦拭茶棚内展放的宝辇。渤海早报记者 周勤隆摄

展放宝辇和供香客祭祀的葛沽第一座茶棚——东茶棚。渤海早报记者 周勤隆摄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每年春节的农历正月初二至十六,天津滨海古镇葛沽都会上演一台精彩的民俗大戏——宝辇花会。2月2日,记者在津南区葛沽镇采访时看到,始于明代永乐年间,有着600多年历史的葛沽宝辇花会历经四代传人,如今已发展成由11道宝辇和2道灯亭组成的辇会。传统宝辇金碧辉煌,全部为木结构,采用十分精湛的木雕艺术打造而成,在层层帷幔中间是端庄的妈祖坐像。晚上点燃宝辇宝亭上的众多灯盏,在巡游中犹如一座移动的灯山,流光溢彩,美不胜收。葛沽花会分为两大类:一是“座乐”,一是“耍乐”。座乐是指“辇”、“棚”、“鼓”。
“宝辇”是妈祖文化的载体和体现形式。“棚”是妈祖祭祀活动期间展放宝辇和供香客歇脚饮茶地方,全镇共有茶棚八处:包括东茶棚、东中街茶棚、北茶棚、营房茶棚、宝辇茶棚、香斗茶棚、阁前茶棚和西茶棚。“鼓”乃法鼓。借其演奏而烘托、渲染祭祀活动庆典、肃穆的气氛,全镇共有法鼓十道。耍乐是指高跷、侉戏、梆子腔、竹马、渔樵耕读、杠箱等二十余道花会表演,与宝辇相辅相成同时演出,形成了独特的葛沽宝辇文化。 (记者 周勤隆)

一老人正在擦拭茶棚内展放的宝辇。渤海早报记者 周勤隆摄
葛沽镇地处海河末梢,因此民风、民俗带有明显的漕运文化色彩,尤其尊崇妈祖娘娘。每逢正月十六,众人高抬宝辇上街巡游,向妈祖行祭祀祈福之礼,花会鼓乐喧天,万人趋观,许多市民和周边群众赶来观看,热闹非常,是当地独特和重要的民俗庆祝活动。葛沽宝辇花会已在2007年被天津市纳入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非遗代表作。

一老人正在擦拭茶棚内展放的宝辇。渤海早报记者 周勤隆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