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4.85亿,2011年年底将超过5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6.2%,中国已经稳居世界第一网民大国的位置。“能够通过网络获得收入的网民我估计在千万左右,可以说是自主就业的一种新方式。”网络分析师洪波如是说。网络发展让“宅生活”成为可能,由“宅生活”延伸出的“宅经济”也在引发经济生活的新一轮革命。
比起朝九晚五地为公司打工,是不是自己做老板来得更好?不需门面和房租,一样可以做老板——不少80后人群已经把“宅经济”当作自己的主导生活方式。
延斌,30岁,淘宝店主
开网店月入4000元
延斌曾经是一家广告公司的策划总监,月收入上万元,但厌倦了广告行业快节奏生活的他,在与公司的合同到期时,便没有选择再次续约,而是研究起如何能使他爱好的茶道为他带来经济效益。
今年7月份,延斌在淘宝上开起了自己的“御春秋茶庄”,用他的话说,就是“人生短短几十年,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延斌的网店,前期投入了近20000元,其中包括1000元的网店保证金、一个月30元的月租、货物成本、购买存货冰柜和零零碎碎的淘宝各项支出。由于淘宝网上的竞争比较激烈,并且他的进货也比较多,因此短期还不能回本,不过延斌对于自己的网店却很有信心:“开业的头两个月营业额就达到了4000元,现在是越做越好做,要一步步来。”
现在延斌的生活和以前完全不同了,每天睡到自然醒,打开电脑登上阿里旺旺,开始处理每天的生意,生意少的时候就做做网站维护,或者做自己喜欢的事,“生活闲情淡雅,既是我现在的生活,也是我的茶庄的品牌内涵。”延斌说。
刘春阳,22岁,自由职业者
做配乐维持日常开支
刘春阳是今年的应届毕业生,主修音乐。毕业后,他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不过他一点也不担心,因为他正在“两条腿走路”。
刘春阳在一边找工作的同时,也在家里为一些视频做后期配乐,比如企业的广告、宣传片,还有一些音配像。每次接到的工作,按照不同的工作量,收入也不尽相同,多的时候一次500元,少的时候一次也有200元。“以后等我在行内做出名气,一次上千元都是有可能的。”小刘说。
现在宅在家,刘春阳的收入也不太稳定,每个月多的时候四五千元,少的时候一两千元,不仅足够维持他的日常开支,而且经济独立是没有问题的。
其实,小刘还在学校的时候,就开始一个一个的接这种“宅”工作了。“本来我就很喜欢电脑,用电脑做点东西感觉挺好玩,同学知道我玩这个,大三的时候给我介绍了一个活儿,是为一场发言做背景音乐,做得还不错,我发现做视频挣钱也不错,既是自己喜欢的,生活也自由,如果找不到适合我的工作,就一直保持这样的状态我也很享受。”小刘说。
谢楠,26岁,前职业电竞选手
网站编辑收支能平衡
从进入大学接触电子竞技开始,谢楠就爱上了它。大学毕业,谢楠加入了一个电子竞技战队,成为一名职业队员,一打就是3年。“电子竞技战队队员每天的生活是很简单的,基本上是大家聚在一起,在房间里训练,打配合,我一个月工资2500元,战队管吃住而且提供出差比赛费用,比赛获得的奖金都自己拿。”谢楠说,“平时基本不出门,想买个衣服什么的也都是网购。”虽然存不住多少钱,但是日常的支出也不多,基本处在收支平衡的状态。
3年的时间里,谢楠换了三个战队,辗转了三个城市,在最近一个战队解散后,谢楠在北京找了一份“正式”的工作,不过这份工作并没有脱离自己的老本行,在一家电竞网站做编辑,也参与网站组织的电竞比赛或是做做解说。“现在的生活规律了很多,原来做的都是自己想做的事,虽然很累但是很开心,不过我觉得年龄大了,换换正常人的生活方式也不错。现在虽说月收入只有4000元,但就钱来说,和原来的状态也差不多。”谢楠说,“工作换了,但我依然是个宅在家里的电竞迷。”
无论是刘春阳还是谢楠,也许当初创业的时候并未意识到“宅经济”的到来,但网络经济的崛起,不仅催生了一系列新职业,也加速了传统产业的发展。以现在的网店来说,围绕卖家和买家,产生了网店装修工、网拍师、网店模特、淘宝客、网络钟点工、网货砍价师、代购、代秒等,这些薪酬不等、依靠网络智慧发展出来的“非正规职业”,正越来越流行。(记者 苑冰 实习生 侯欣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