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云: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抟气至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译文]
能够精神守一,而不心思散乱吗?能够常怀一团柔顺之气,像婴儿那样吗? 能够使心灵澄澈,而无瑕疵吗? 能够以无为的精神去治国安邦吗? 能够不掺杂主观意志,而让心灵与外界直接感应吗? 能够洞悉万物,却不妄用心机吗? 繁殖养育万物。繁殖却不占有,有所付出却不引以为傲,从旁引导,不代为决断,这就是“最深的德”。
[引义]
老子在此首先强调要保持一种平和、柔顺、专致守一之气。这种气决不是乖张暴戾之气,刚猛凶残之气,恃才傲物之气……那些气偏阳,阳则发散,发散则不能形成浑元之气,而像一只被气打爆了的皮球。这种气也不能静如死水,软若败絮。倘若如此,则过于阴柔,过于阴柔则无以为用,就像一个泄了气的皮球。老子要求人们所应拥有的是一团雍容和缓,又内蕴勃勃生机之气。就像一个熟睡的婴儿那样,温柔和美,却又蕴藏着旺盛的生命力。
用老子的思想去观察世人,便可以看到有的人飞扬跋扈,骄横嚣张,纵然得志于一时,终有走麦城之日。而有的人则低三下四,过于窝囊,受人欺侮,郁郁不得志。所以为人当中正平和,不卑不亢,不过分扩张主观意志,也不盲目迁就他人,为此方能立于不败之地,得自己应得的一份收获。
如何保中正平和之气,持精神内敛之意呢?须知人的一生往往是顺境与逆境相互更迭,交替出现,只是每个人的顺境和逆境所持续的时间不同。当顺境来临时,既要把握时机,争取更大的成果,同时又不能头脑发热,忘乎所以,唯我独尊,而应未雨绸缪,防微牡渐。当逆境来临时,既要小心谨慎,收缩羽翼,又切忌过于拘紧,悲观气馁,还应养精蓄锐,寻找机会。打个比方说,顺利时,胸怀一团较大的气团,做大事,正所谓“达则兼济天下”。逆境时,不泄气,而是化作一团较小的球,同样具有极强的生命力,这就是“穷则独善其身”。再就是要想保持一团勃勃生气,还应注意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倘若注意力过于分散,必致精神散漫,终于一事无成。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要精通一门学问,专心做好一件事。
如何能够“营魄抱一”,“抟气致柔”如婴儿?如何去感知外界事物呢?老子要求“涤除玄鉴”,达到“无疵”的境地。所谓“无疵”,就是摒弃主观意念,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问题,甚至不用眼、耳、鼻、舌、身等感觉器官。而是通过“天门开阖”,使心灵与外界直接感应,很多人不是都有头脑中的一闪念或是梦中的境况被事实所证实的经验吗?也就是说人们“有一种感觉”。通过感官(眼、耳、鼻、舌、身)再经过大脑的逻辑推理而得出,这是人类用心灵去感知世界的最高境界。
需要指出的是,老子的“涤除玄鉴”,绝不同于禅宗的“普提无树”、“明镜无台”,后者所要达到的是“四大皆空”的境界,而老子是要通过心灵的澄澈而更加准确地感知世界。在对外界事物有了正确的认识以后,如何去行动就是需要考虑的问题。老子在此要求做到“无知”、“无为”。最重要的是要求人们不要倚仗自己的“聪明才智”对外界事物妄加推论,特别是应避免违反自然规律行事。(滨海高新区 魏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