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激情澎湃的音乐,年轻人注视着远方1米多高的障碍物,深呼吸、加速、纵身一跃、前空翻、落地,动作一气呵成,围观的人们为他的表演而鼓掌,他慢慢地走向队友,招呼下一名队员表演。“猩猩跳”“单臂支撑”“侧空翻”,队员们用一个个漂亮、潇洒的动作翻越水泥墩、木质方桌等障碍……这就是近期在新区年轻人中风靡的极限运动——跑酷。
“跑酷”是从“Parkour”音译而来,也被称作“城市疾走”或者“移动的艺术”。这项运动讲究将各种常见的设施当作障碍物,运用各种方式在上面跑跳穿行,以增强身心对紧急情况的应变能力。跑酷传入中国很早,最先“吃螃蟹”的跑酷爱好者们绝大部分都是从电影《暴力街区》和《勇闯十六街区》中领略到这项极限运动的魅力,自那以后,他们便疯狂地迷恋上了这项充满挑战的运动。跑酷真正在国内遍地开花还是近几年的事,全国的一二线城市基本都有跑酷社团成立。目前,这项极限运动正逐渐风靡新区,滨海跑酷队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七八十人的大团体,由于引人关注,目前报名参加跑酷的人数还在不停地增加。
滨海跑酷队艰难启程
6年前,电影《暴力街区》的热映让东北小伙何维越迷上了跑酷。由于缺乏教练的指导,何维越每天只能自己摸索练习。“当时整个塘沽没有几个人练习跑酷,没有人做伴的感觉挺枯燥的,每天只能根据视频资料自己摸索。”何维越对记者说,由于缺乏有针对性的训练,刚开始练习跑酷动作的时候走了不少弯路。 “猩猩跳”这个跑酷最基本的动作,当年可让小何吃了不少苦。它的基本要领是面对1米高的障碍,在双手支撑的同时要迅速跳跃,稍有不慎就会撞伤膝盖。当年为了完成这个动作,何维越经常在各种场地练习支撑和跳跃的衔接,由于不知道如何“借力起跳”,小何的膝盖经常被磕得青一块紫一块。“最严重的一次,落地时没有掌握好平衡,膝盖着地,当时就被送到医院,结果诊断为软组织挫伤,半月板、十字韧带撕裂,休息了将近2个月。”何维越说,“看到我卧床2个月,媳妇就很反对我继续练下去,当时我经常偷着练习,腿不能动我就练习手臂力量。”正是由于这种坚持,使得何维越的跑酷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后来何维越已经在跑酷圈小有名气,有很多人都慕名而来,现在在网上就能搜到何维越的跑酷视频。已经荣升为教练的小何每天都会研究跑酷的教材和视频动作,并教授队员们基本动作要领:什么时候放腿,离台子多远起跳,步伐怎样跑,用力的大小,落地以后是双脚还是单脚,身体的重心在哪,和下一个动作该如何衔接等等。现在与何维越一起玩跑酷的有了七八十人,和当年形单影只地练习相比,现在的跑酷队已经渐成规模,并且有了自己的名字——滨海跑酷队。
跑酷是一项同时兼具力量、技巧和勇气的运动,作为初学者最主要的要克服两点,首先是要跨越“恐惧”这一关。人们面对障碍物的时候,本能的心理反应就是害怕,如果这种心理出现在跑酷队员身上,不仅会影响动作的完成质量,还非常容易受伤。“这主要是心理因素在起作用,就拿定点跳来讲,很多初学者看到距离比较远,而且又必须跳到指定的位置上,心里就会犯怵,实际上他们跳过几次之后就会发现,这点距离根本就不是问题,所以想成为跑酷一族,首先就是要克服恐惧感。”队里的万金油小何说。其次,跑酷队员要经过系统的身体素质训练。众所周知,极限运动都会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跑酷也不是大胆无心的傻子运动,它的动作虽然很酷,但都是经过长期练习才能做到的,所以对于新入队的队员,老队员都要求得非常严格,深蹲、压腿、俯卧撑等基本功练习都有数量和标准的要求,绝不会由着他们的性子想做什么动作就做什么动作。“去年冬天,就有一名队员在做飞跃的时候落地姿势不对,造成了小腿骨折,休息了大半年的时间。”小何说。一般情况下,对于身体条件不是非常突出的队员,完成基本动作后,老队员还会要求他们完成定点跳、跳远、跳高等稍高等级的动作,等这些基础都打牢了,再逐渐开始练习“猩猩跳”“猫跳”等经常用到的动作,最后才能带着他们做一些比较危险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