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这边才20亩,那边一大片200亩,都是我承包的。”张建广站在地头,伸手向远处划了个半圈,语气中透着庄户人独有的自豪,微风吹过,掀起一片黄绿色的麦浪,颗粒饱满的麦穗茁茁向上,仿佛可以闻到新麦的清香。
54岁的张建广是顺义区大孙各庄镇小塘村的村民,种粮大户。“我种地是赶上了好时候。”2004年,刚承包50亩地不久,就赶上为农民发放“粮食直补”。随后,小麦的收购价格,年年看涨,“从过去的5毛一斤,涨到6毛,再升至去年的一元零三分,”张建广掰着手指头算,“小麦平均亩产过去也就600多斤,去年,差不多快900斤了。”
种粮食,政府给补贴;新型的高产良种,每年换着种;浇地、施肥、打药,甚至春播秋收都不需要自己操心,专业服务组织统一管理作业……随着本市粮食高产创建工程的推进,如今,在京郊农民种地又成了“俏营生”。笔者从日前召开的全市粮食高产会议上获悉,今年本市粮食作物高产创建总实施规模已达到60万亩;高产示范区小麦和玉米,三年平均亩纯效益分别达到395元和829元,分别高出非示范区110%和116%。
“第一年种高产麦,纯收入3万元。”尝到甜头儿的张建广从此对种地痴迷到“一发不可收拾”。“每天不到地头看看,心里就觉得空落落的。”捏着田间的麦穗,剥开一粒放进嘴里,“你看!我今年种的是种子站推荐的抗旱新品种,长势多齐整,基本没‘杂碎儿’,产量肯定超过去年!”
“去年一亩地平均收入900元。今年估计还要高点儿。”张建广嘴角抿着乐。种粮有政府补贴托底儿,施肥也不用抠抠唆唆,敢放开手脚了;卖粮时,有粮库统一收购,价格有了保证,也能甩开膀子干了。农民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过去农民都不愿意种地。因为不赚钱,有时候甚至辛辛苦苦忙一年,反而还要倒贴钱。所以村里的人要么去城里打工,要么自己搞点三产副业啥的。“现在,村里基本上没有闲地了。大家都抢着种。有时候几户人家争一块儿地,还得抓阄儿呢!”
“种地,不光为挣钱,还为‘找乐儿’!有点上瘾!”张建广哈哈一笑,现在种地省劲儿着呢,再也不是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方式。该播种时,种子站统一将优质高产的良种送到家门口;该施肥时,科技人员走到田间地头,进行测土施肥;该灌溉、打药时,村里统一安排、作业;播种、收割时,交点钱,村里安排播种机、收割机,管种管收……“可省心哩!”
在以大孙各庄镇为代表的顺义区,以及通州区、延庆县等粮食高产创建示范地,像张建广这样种地“上瘾”的村民并不在少数。自2008年,本市启动粮食高产创建工程以来,创建播种面积从最初的4.5万亩激增至如今的60万亩,已占到全市播种面积的20%。粮食增产效果显著,去年全市14万亩小麦高产创建示范区测产结果显示,平均亩产400.1公斤,比计划指标增产5.4%;21万亩高产创建玉米平均亩产672.0公斤,是全市玉米平均亩产的1.79倍。
推广粮食高产创建工程,农民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种粮积极性也不断增强。据初步统计,三年来,示范区小麦和玉米亩纯效益分别达到395元和829元,较全市平均水平分别高出110%和116%。
市农业局负责人表示,今年还将在顺义、通州、房山、大兴、延庆五个粮食主产区县集中打造13块5.29万亩粮食高产高效样板田,展示京郊粮食生产的最高水平。同时,大力集成推广先进实用技术,优良品种、测土施肥、综合防治、农艺节水、玉米生防技术和小麦农机作业应用率达到100%。
“种得好,还有额外的奖励。”该负责人介绍说,除了农资综合补贴、粮食直补等补贴外,今年市里设立200万元的农资实物补贴资金,在全市粮食种植超过百亩的种植大户中,遴选出200名高产大户,给予奖励。通讯员 郑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