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抚养孤儿有回报,他们可以赡养自己,可照顾孤老则不一样,他们什么都不会留下。现今社会,领养孩子的人多,扶养老人者却寥寥无几。而家住红桥区佳园里的66岁老人赵永华从1998年至今,“领养”了11位老人,为其中4人养老送终,不求任何回报,在这个过程中,他有痛苦,但更多收获的却是快乐。
扶养初衷
想做件有意义的事
赵永华是一名从1993年就下岗的普通工人,那时候与妻子的退休金加起来只有400多元,当时是上有老下有小,只能艰苦度日。后来,退休人员的工资一年年涨起来,1998年,他的父母相继离世,孩子们也成家立业,日子稳定下来,赵永华和妻子觉得该做点有意义的事情了。
赵永华曾做过一段时间的社区工作,接触到不少老人,他发现很多孤老户孤零零一个人。“要不咱们照顾老人吧?”赵永华的提议立即得到了妻子的支持。
扶养历程
签协议做公证尽义务
从1998年至今,赵永华已经“领养”了11位老人了,并全部与他们签订了相关遗赠协议,并在公证处做了公证,即赵永华在老人生前尽照顾义务,待他去世后,老人的遗产全部归赵永华所有。“我扶养的老人都是孤老户,没房没财产,很多老人没有安全感,怕去世后没人管,有了公证他们就安心了,同时也是对我的监督。”赵永华说。赵永华定期去养老院看望一些老人,给他们送饭,退休金不够花时,就和妻子捡垃圾罐去卖。
第一位老人
离世时留下8.37元
如今赵永华已经为4位老人养老送终,他不但未得到分文所谓的“遗产”,还搭进去几千元钱。“我只扶养那些没有财产的老人。”赵永华说。最初他和这些老人签协议时,没少被人指指点点,认为他是图老人的财产。但当周围人看到他扶养的老人都没有房产和积蓄时,流言很快就平息了。
98岁的潘宝性大娘是赵永华“领养”的第一位老人,从1998年把潘大娘接到自己家中,赵永华夫妇就一直细心照料。几年后,老人在赵永华家中离世,全身上下只有8.37元钱,赵永华出钱出力,帮老人料理了后事。
87岁老人
他比我亲儿子还亲
今年87岁的邱秀清老人是赵永华帮助的又一个老人,为了方便照顾,赵永华将老人安置在自家小区里的老人院里。“老人的儿子因为吸毒将家里的财产败光,老人只好在外面流浪。”赵永华“捡回”了老人。昨日,记者见到了邱秀清老人,她如今生活过得很安乐,拉着赵永华的手不放。“他比我亲儿子还亲呢!”老人贴在记者耳边小声地说。
公证部门 陌生人之间不存在赡养关系
天津市公证处工作人员表示,赡养是存在于有血缘或拟制血缘关系的亲属之间的,陌生人之间不存在赡养关系。因此,对于赵永华这样去扶养与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老人,想以法律途径来约束彼此的行为,只能办理相关遗赠协议。不过因为这些老人都没有什么财产,因此这个协议只是一个法律上的约束。 (记者 王曾 实习生 张闻 摄影 新报记者 吴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