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
郭卫民:
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今天的新闻吹风会,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十二五”规划,“十二五”规划涉及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其中农业农村问题是很重要的问题。为了帮大家更好的了解“十二五”规划,今天我们很高兴请来了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先生来和大家讨论“十二五”期间农业的发展问题。下面请陈锡文先生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2011-03-24 10:00:00
陈锡文:
大家早上好,很感谢新闻办安排今天的新闻吹风会,也感谢大家关注“十二五”期间的农村农业发展。刚刚闭幕的十一届四次人大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规划纲要。这其中有很大部分内容是关于农业农村发展的。从中国的国情来看,农业农村的状况对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一共有四章涉及到农业农村问题。
大体来说,“十二五”规划对整个农村农业发展强调四大方面:一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高粮食生产稳定发展能力和农业的效益。二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三是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四是通过改革激发创新,增强农村发展的活力。总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阐述了对农业农村发展的一系列要求。有四个方面:一是2011年作为“十二五”的开局之年要确保两个增长,即保持农业的发展和保持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二是强调以水利建设为中心,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强调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完善强农惠农政策。四是深化农村改革,进一步激发农村发展的活力。
我们相信,如果今年农业农村工作能够顺利完成任务,会为五年实现规划纲要目标奠定好的基础。今年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是能不能抑制住通货膨胀。中国人口多,食品消费量大,恩格尔系数比较高,农产品供给状况和价格对于物价的影响很大。确保农产品的稳定供给,保持市场价格的基本稳定,是经济稳定发展的基础。我先简单介绍一下情况,下面大家对什么问题感兴趣,我尽可能回答。
2011-03-24 10:10:10
凤凰卫视记者:
最近“瘦肉精”事件大家都挺关注,它是从八九年前就已经开始严查了,双汇也是经过十几道的工序,最后发现还是有瘦肉精,不仅是瘦肉精事件,大家对农产品的安全也是安全情况比较严峻,“十二五”期间如何做到食品更加安全,让大家吃得更放心?
2011-03-24 10:15:26
陈锡文:
这是关系到人民身体健康的重大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对这个问题也高度重视,并调整了食品安全管理体制。去年,国务院成立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并且在这个委员会下面专门设立了一个办公室,加强了工作协调。
你刚才提到的“瘦肉精”事件,特别是河南爆发出来的“瘦肉精”事件,对人民身体健康影响非常大。这说明,这次河南发生的事件确实暴露了监管失职的现象比较严重。但也不能因为一个事件,就否定监管制度的有效性。对于农民来说,有两个方面的基本要求,一是作为经营者,一定要生财有道;二是掌握科学技术知识,可有效防止危害的发生。使用瘦肉精的技术,是从境外来的。只要各个环节切实负起责任,这个事是可以逐步解决好的。大的企业一定要有道德,仅仅是图利益会给社会带来很大的危害,也会给自己造成灭顶之灾。双汇是我国的大型肉食品企业,经过严格的检查发现,主要还是在下面,不是整个控制体系都有问题。国务院正在组织调查和处理,我相信有公正的处理结果。
2011-03-24 10:19:22
德国世界报记者:
能不能介绍一下粮食面临的是什么问题?石油价格提高了,农产品价格会提高吗?包括肥料等等,国家仓库还有多少粮食?
2011-03-24 10:22:16
陈锡文:
这也是大家普遍关心的,粮价是百价之基,粮食一动整个都会跟着上去。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石油价格迅速上涨。农业的投入品,化肥等等都离不开石油,石油价格一涨会导致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这些年来,中国的工人工资水平也在提高。去年,几乎所有的省市自治区都大幅度的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物质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价格的上涨都会带来农产品价格上升。
还有一种价格上涨是需求带来的,粮食已经不仅仅是作为食物,也被看作是能源产品,通过技术把粮食转化为燃料酒精,可以供各种各样的机械使用,粮食不仅是人吃,饲养畜禽,还喂汽车等等,这种需求的增长会拉动粮食价格上涨。粮食价格上涨有它自然或者是合理的因素,如果不上涨农民可能没有生产的积极性。这几年大家看到,中国政府规定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每年都有所提高,主要是根据生产情况和需求情况把粮食价格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
所以从目前的情况看,中国粮价虽然这几年也有上升,但是总的来说比进口粮食的到岸价低。去年,由于国内的饲料农业和粮食产品的加工业发展比较快,中国政府抛售了一部分粮食。2009年东北地区受到了比较严重的旱情,吉林、辽宁主要的玉米产区受灾比较重,玉米需求和供给之间出现了缺口,去年动用了一部分库存来满足市场需求,抑制了价格暴涨。2010年的玉米产量是中国历史上最高的一年,就目前的情况下,我觉得只要抑制不合理的需求,比如说过度的拿粮食去生产原料、淀粉、酒精等等,玉米的供求情况我感觉会比去年更好一些。
2011-03-24 10:28:52
陈锡文:
中国政府在保证粮食的供给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实行四项补贴,实行粮食制定最低收购价格,并进口部分粮食。去年是中国在历史上进口粮食比较多的一年。我这里讲的粮食有一个和国际上口径不太一样的地方,因为在中国是把大豆作为粮食来储备的,如果把大豆算到粮食里,去年的进口量是很大的,国际上不把大豆作为粮食作物来看,很多在座的记者朋友都知道,我们去年进口的大豆达到了5480万吨,这是历史上最高的。
去年净进口的打斗等农产品,对满足了国内市场需求和稳定国内市场的价格起到了重要作用。现在的粮食储备体系比过去复杂得多,首先有国家储备,其次地方储备,关键的是,各类粮食加工、商业贸易企业都有库存。除此之外,农民自己家里也有储存。
中国不存在“闹粮荒”这样的问题。价格的波动是有的,但只要支持农民,稳定住粮食的播种面积,我们现在的生产能力可以达到5亿吨以上。不管国际市场上怎么样,中国能够基本满足需求,保证粮食的充足供应。
2011-03-24 10:35:58
新京报记者:
在“三农”问题里土地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十二五”中央对农村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土地管理制度有什么样的考虑,在土地制度的改革中,我们能够在短期内必须解决,或者是迫切解决,或者是能够解决的问题有哪些方面?
2011-03-24 10:38:42
陈锡文:
土地制度是一个国家的基本制度。对中国来说,土地制度也是农村制基础性的度,不仅政府,而且广大农民和社会都很关注。在2008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三中全会,专题研究了农村改革发展的问题,对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做了明确的部署,大概涉及到6个方面:一是强调继续稳定现有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且长久不变。原来讲过1984年农村土地承包期15年不变,1993年又延长到15年满了之后再延长30年不变,在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提出了要稳定,并且长久不变。二是对农村土地流转加强管理和服务。三是实行严格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四是改革征地制度。要严格分经营性和公益性土地,逐步逐步缩小征地范围。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突破口,提到在城镇建设规划区以外,如果这个项目是非公益性的,可以不征收,农民可以以土地所有权的身份参与开发经营。五是实行集约节约用地制度和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六是明确提出一部分农村建设用地可以进入市场进行转让。《土地管理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要进行建设使用土地的话,必须要申请并得到批准。但农民如果需要建设使用自己的土地,可以不去申请。所以从这个角度去讲,国家批准农民使用自己的土地进行建设,且只允许这个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他的成员自己使用的。自用的建设用地分三部分,一是乡镇企业,二是自己住宅用地,三是乡村的公益事业,公共用地。
历史上办了很多乡镇企业,有的兼并了,有的倒闭了,原有的法律规定,乡镇企业如果发生破产、兼并情形的时候,土地使用权是可以依法进行转让的,这个企业拍卖给谁,兼并给谁,原来批准的自用土地可以依法发生转让。正是根据这条法律,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可以进入有形的、统一的市场进行公开规范地流转。但不少地方的干部忽视了经营性,把农民自用的宅基地和乡村的公益性的土地通过复垦之后进行流转。今后,国家会出台法律法规、政策对这一问题进行规范。
2011-03-24 10:45:38
陈锡文:
有些地方对这一问题有些误解,认为只要把农村的建设用地节约出来,拆了农民的房子,并了农村的村庄,节约出来的农村建设用地就可以拿到城里来使用。这个文件中已很明确的讲到,通过农村宅基地整理,首先要有耕地,要保障农民,如果转到城市去使用,必须要符合规划,纳入当年的建设用地计划。而且把整治出来的建设用地做别的用地的时候首先要满足集体建设用地的需求。去年年底国务院发了专门文件,明确强调要规范城乡增减挂钩。城乡增减挂钩只能限定在批准的试点地区执行。
2011-03-24 10:53:12
中央电视台记者:
大家都知道粮食生产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十一五”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强农惠农的政策扶持粮食增加,“十二五”期间我们如何确保粮食产量的稳定增长,同时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
2011-03-24 10:58:30
陈锡文:
这对中国是个大问题,总理讲到了保障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这是一件大事,但是我们相信完全有能力做好这件事。如果回过头来看“十一五”,制定“十一五”规划的时候,从纲要里可以看到,当时提出的粮食生产总量的目标是1万亿斤。“十二五”规划要增加到5.4亿吨,差不多要增加800亿斤粮食,这是国家认为必须确保的产量。国家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的工程已经实施两年了,预计可以达到这一目标。
从具体的方面来讲,最近这些年在做安排,一是加强以农田水利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到去年年底有效灌溉面积49%,如果解决好水源问题,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加大节水力度,还可以进一步扩大有效灌溉面积。二是加快农业的科技进步,提高粮食的生产能力。三是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要让农民有一个合理的粮食价格。在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强调了,要逐步提高粮食收购价格,今年已经公布的粮食收购价格提高幅度不低。另一方面是政府补贴。我们一直在坚持实行对粮食生产有四项大的补贴,即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综合补贴。目前,国际油价在涨,化肥价格在涨。不知道利比亚被打完了以后油价还要涨到多少。如果真涨到130块美元/桶的话,生产资料的价格还将有大幅度增长,给农民的补贴就得进一步增加。同时,还要在流通、储备、价格监管等方面采取措施。中国有信心、有能力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如果不算大豆,我们的粮食自给率是97%以上。
2011-03-24 11:08:16
路透社记者:
今后几年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过程,经济变化的过程对土地的需求量很大,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人觉得农业经营规模方式都要出现比较大的变化,请问您是怎么看这个问题的,您觉得今后几年中国农业经济和规模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2011-03-24 11:15:13
陈锡文:
在工业化城镇化过程当中一点耕地不占是不可能的,中国政府一直强调要实行两个最严格的制度,一是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二是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从90年代中期到现在,耕地面积减少了不少,1996年年底我们的耕地总面积是19.51亿亩,2008年底的耕地面积是18.26亿亩,也就是在过去的12年中,我们的耕地面积减少了1.25亿亩。当然,生态退耕是最重要的原因,生态退耕的就占9000万亩左右。但建设占用的耕地也不少,因此中国政府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就是144亿亩,耕地只占到18.26亿亩,比重不到13%,这就凸显了中国耕地的珍贵性。能种粮食的土地一定可以种房子,但是可以种房子的土地不见得都可以种粮食。怎么样使得我们的建设尽量不要占用耕地,关键在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很多非农建设项目就没有必要占用耕地了。
关于农业的经营规模问题,中国的农业经营规模很小,平均每个家庭只有半公顷左右的土地,很多人认为,这是对中国农业现代化非常大的制约,希望政策上能够进行调整。我个人认为,首先这种情况是中国国情的反映,中国的法律和政策绝对没有说让农民搞这种规模。但中国有2亿多农户,如果不改变这样一种局面,那么扩大经营规模是很难做到的。扩大经营规模是追求的目标,功夫不能简单地下在收农民的地,应该把功夫放在人上。只有城镇化、工业化给农民创造更高的就业机会,农民才可以放弃土地,进入城镇。人走了,地的集中是水到渠成,如果人没有走,想把地集中起来,这跟中国历史上发生多次的土地兼并是一样的,只会带来社会矛盾和冲突。要提高中国的农业生产效率,我们一定要坚持大力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走逐步扩大经营规模的道路。
2011-03-24 11:20:54
中华工商时报记者:
第一,目前有一种观点认为对于我国的粮食安全,政府只是控制了18亿亩耕地,而国际化的公司集团正在控制我们的种子、粮食和加工产业,一头一尾就是控制了我国的粮食产业链,这有可能对我国的粮食安全造成极大的危险,请问您怎么看待这个观点?第二,“十二五”期间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贷款难一直是影响农民创业、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瓶颈,“十二五”期间将进一步降低金融市场准入门坎,或者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市场,我想问这是否有望落实,如果能够落实的话,民营企业在此方面有什么样的机遇?
2011-03-24 11:23:46
陈锡文:
改革开放是推动发展的根本方针,这个方针不会改变。我觉得对待这个问题要两面看,一面应该说国外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先进的技术和观念、工艺。另外,对中国种业的发展和中国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有非常大的促进。
你刚才讲到的两个问题,一些同志产生某种疑虑或者是担心,这也反映出中国农产品的加工业和世界有差距,处在比较落后的地位,这是事实,但是我觉得并不能说国外的种业和加工业控制了中国的粮油产品。我们既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就要强调通过市场竞争确立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我觉得很重要的一点是,我们要找准自己的薄弱环境,通过整合资源来加强发展。
据我所知,前不久已经为种业发了文件,很重要的一条是要理顺体制。所以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国家有国家的农科院,每一个省也有农科院,每一个地级市区有农科所,还有很多大学里有农学、生物院系,研究团队是数量非常庞大。所以怎么样使科学研究和产业结合,这是我们当前需要解决的最大问题。如果说国外的种业相对我们来说有比较强的优势,就是解决好了科研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形成了科研成果迅速产业化。但我并不认为为了保持中国的市场份额就要把国外的企业挤出去,这不符合我们坚定的开放的根本方针,也不符合市场的竞争规律。
2011-03-24 11:28:45
陈锡文:
金融确实是农村改革发展中的瓶颈,这样讲并不是说责任都在金融机构方面,在中国发展农村金融确实有特殊的困难和条件。很多人讲到,发展农村金融难处在于农民没有有效的抵押物,《担保法》明确规定,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民的宅基地土地使用权不能用于抵押。据我所知,在所有国家商业银行都极少到农村去,拿农民的住宅来做抵押。我去日本多次考察过他们商业银行方面的管理人士,他给我们讲了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农地有严格的管理,如果耕地不能转为建设用地的话就没有升值空间,农民只有地,一旦经营失败了,敢把它收回来,或者是拍卖吗?东方国家的农村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由于人多、地少,历史发展非常漫长,人们都是集聚而住,形成了村庄,这里有非常强的血缘和地缘的关系,村里所有的人都是熟人,不能因为经营失败了去买他的房子,否则大家觉得是落井下石。陌生人更不敢去。即使抵押物变现了,但农民流离失所了,媒体、报纸、电视会铺天盖地的骂这家银行没有良心、没有道德、没有良知。所以在韩国、日本以及一些其他小农户的国家中,拿农户的小块土地和住房来做抵押的现象不多。《担保法》规定,农村土地和农民住房不可以作为担保,这是符合实际的。很多国家尽管他们法律没有这个规定,但是敢做的人极少,这是农村土地的情况。从这个角度去看,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要通过其他途径大胆创新。这几年也做了这方面的工作,如发展小额信贷公司等等,已经做了很多工作。
民间资本现在可以进入农村金融,金融部门也在积极想办法。目前发展村镇银行,如果有一家国有银行牵头,并且认购其中有20%的股份外,其他80%都可以对民间资本开放。小额信贷公司也是允许发展的。从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钱是不缺的,问题是有什么好的制度,让农民用得上钱。韩国、日本、台湾等等在农村金融方面都有很多好的办法,应该更积极大胆借鉴。但是一定要明确,仅仅依靠商业金融绝搞不好农村金融。
2011-03-24 11:34:32
新加坡联合早报:
“十二五”规划要推行城镇化,更多的农民要转为市民,有没有一个指导数字,比如说到了“十二五”末可能会有多少农村人口变为城市户口。城镇化过程中土地矛盾比较多,社科院报告也这样说,有没有一些权威的数字,这几年来跟土地有关的纠纷是什么趋势,有什么样的具体数字?
2011-03-24 11:36:57
陈锡文:
到“十二五”规划期末,城镇化率目标是提高到51.5%,提高4个百分点,每年比率提高0.8个百分点。从前几年的情况来看,真正能够转移出来新增加的常住人口大概在1100万—1200万左右。有关就业,“十二五”规划提到城镇居民的新增就业是4500万,每年要新增加900万。这五年要转移农村劳动力4000万,也就是每年要转移800万人。
“十一五”期间完成的情况比这个好,实际完成的城镇新增就业人口是5700多万,农民转移的劳动力达到4500万人。问题在于,大量进城的农民工没有分享到当地的公共服务。如果按政府提供完整的公共服务水平来说,我们的城镇化率大概是35%—36%,目前的情况有10—12个百分点统计在城镇居民中的人口并没有享受到真正的城镇公共服务。德国有40%的居民是居住在农村,其中绝大多数就业是在城里。说明农村很宜居,美国有22%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农村,日本城镇化率有20%以上的人居民是生活在农村的,但是农民只占到全国居民的4%。我们要纠正一个认识的偏差,并不是不种地的人都要进城。相反,一些城镇化率超过80%的发达国家反而发生了很多矛盾了,如墨西哥、巴西、阿根廷。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要处理好两个大关系,一是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一定不能放松新农村建设。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还会有大量人口生活在农村。根据有关预测,到2030年中国的人口可能会达到15亿左右。到那时候我们的城镇化率可能会达到70%,但仍有30%生活在农村,也就是4.5亿。1949年毛主席宣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成立那一天,中国的人口就是4亿多。中国的城镇化非常特殊、非常艰难,很有自己的特点。如果不把农村建设好的话,什么小康社会、现代化都无法达到。
2011-03-24 11:40:42
陈锡文:
二是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要协调发展。大家也越来越感觉到,大城市的污染、交通、拥挤、紧张等方面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仅靠发展大城市发展解决不了中国的现代化,只有走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路,才能让十几亿人口生活得更好。
城镇化过程中的土地问题至今存在不少,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征地过程中对农民的补偿低。现在法律规定按土地的原用途补,1998年土地管理法修改以前按照被征用的这块农地征用之前三年平均每年的产出的6倍—10倍来补,后来是10倍—16倍,后来又是30倍。如果一亩地达到一吨粮食,产量非常高,2000斤的产量,产值就是2000块钱多一点,30年6万块钱。但地在我手里是永续使用的,很多都是从太爷爷那里就开始种了,我自己种这个地我的生活费用和你直接给我钱去买是不一样的。如果按征用以后的用途补,一亩地可能会卖100万、几百万,甚至是上千万的都有可能。农民首先提出来,既然拿我的地搞非农业,就不能按农业的补。目前来看矛盾比较大,征地制度改革还需要研究。二是要让农民直接分享土地开发收益。三中全会的决定已经明确,在城镇建设规划区以外,对符合规划的非公益性项目,允许农民直接参与多种经营开发。
2011-03-24 11:45:36
郭卫民:
谢谢陈锡文主任非常细致的回答记者提出来的问题,感谢记者朋友们出席今天的吹风会。
2011-03-24 11:4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