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欢乐乡村”工程得到中央领导肯定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3月10日,中宣部、文化部有关部门负责人及专家莅临邯郸,就该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及实施“欢乐乡村”农村文化工程进行调研。记者了解到,自去年6月以来,古赵大地上演的一场场规模盛大、内容丰富、主角均是农民群众的欢乐文化盛会,其经验、做法得到中央及我省主要领导的批示肯定。这是继“邯郸红歌汇”唱响全国之后,该市精心打造的又一个群众性文化活动品牌。
按照中央和省委关于文化建设重心下移、统筹城乡文化发展的要求,自去年起,邯郸市实施了“欢乐乡村”十百千万农村基层文化推进工程。在市、县、乡、村有关部门精心组织下,截至目前共举办各类文化活动1000多场,带动百万群众参与,形成了红红火火、文明向上的农村文化氛围,如今的“欢乐乡村”已真正成为邯郸市农民群众自娱自乐的大舞台、没有围墙的乡村大剧场、永不落幕的快乐大本营。
记者了解到,邯郸实施“欢乐乡村”的做法,得到了中央和省市领导的肯定和鼓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批示:面向基层、重心下移应该是文化工作重要指导原则,邯郸市开展“欢乐乡村”农村文化工程建设创造了很好的经验。中宣部、文化部可总结他们的经验。
中央文明办专职副主任王世明批示,邯郸“欢乐乡村”值得很好总结。此外,河北省委书记张云川,省长陈全国,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聂辰席和省政协副主席、原邯郸市委书记崔江水也均批示,要求对邯郸的做法予以总结、推广。(记者邢云)
相关新闻
“欢乐乡村”挖掘保护数种失传民间艺术
记者获悉,通过实施“欢乐乡村”,邯郸城乡不断涌现文艺人才,在建立人才库的基础上,市里给这些文艺人才所在的家庭颁发了“特色文化户”牌匾,并为他们提供专家指导等多项支持。更重要的是,“欢乐乡村”让一些优秀传统艺术焕发生机。
邯郸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潘璐说,“欢乐乡村”活动保护和发展了民间乡土文化,不少几近失传的民间艺术得以传承,平调落子、老缸调、大碗戏等民间小戏得到发掘,永年抬花桌、肥乡四股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重放异彩。
据介绍,弦子腔是鸡泽县独有的地方剧种,近年来几近失传,去年县里鼓励村里有戏剧基础的村民学唱,现已有几十个人基本掌握这一传统艺术,保护了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名传统唢呐卡戏的第四代传人蒋四新看了县电视台循环播放的比赛实况,硬是把在外地的徒弟卢继章叫了回来报名参赛。蒋四新说,唢呐卡戏不同于永年的吹歌,已有几百年历史,“我们参加比赛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认识它”。
类似的事例,在“欢乐乡村”活动中屡见不鲜。(记者邢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