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稀土高新区的发展速度让人感到震惊,每次来到这里都感到眼前的情景和以前大不一样。”这是一位常来高新区的一位外地商人的感受,也几乎是所有关注稀土高新区城市发展建设的人的共同感受。
包头稀土高新区规划立意新、起点高,城市建设气魄大、速度快,城市管理精细化效果好。特别是“十一五”以来的五年间,一片片新楼群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一批批好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大道通衢,绿树掩映,街灯璀灿。一日千里的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所展现的波澜壮阔的新画卷,让许多人都深切感受到了高新区发展变化带来的惊喜、震撼和自豪。据统计,2006-2010五年间,区财力完成城市建设总投资36.39亿元,新增道路面积291.83万平方米,给排水管网357.4公里,绿化面积480万平方米,水体面积310万平方米,垃圾转运能力100吨/日。分别是建区总和的3倍、3.37倍、4倍、10倍、10倍。城市建设真正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基建设施综合承载能力大幅提升。五年累计实施约222项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包括道路、给排水、路灯、污水处理厂、热源厂等工程,通过大规模集中建设,不断延伸路网骨架,“七横八纵”路网格局基本形成,高新区城市间交通状况、设施配套、综合服务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满足了建成区、滨河新区、稀土园区、机电园区等园区项目落地、建设、运行的需要。
———生态园林绿化事业再攀新高。大力开展公园建设,高质量建设完成锦绣公园、稀土公园,锦绣公园以“城中果园”的建设方式成为具有鲜明特色的“亮点公园”,稀土公园是全国唯一以“稀土”命名的主题公园,其规划设计涵盖了建筑、艺术、生态、历史、冶金等多个学科,已经成为宣传稀土、展示稀土的重要场所;“百万大树绿鹿城”植树造林从2009年冬季拉开序幕,至2010年冬季共栽植树木约7万株,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对改善高新区的生态绿化环境做出了积极贡献;广泛开展道路绿化景观改造,实施万新路、黄河大街、幸福南路、劳动路、校园南路、友谊大街南侧、滨河新区中央景观大道等一大批道路绿化景观改造,高新区生态绿化成效显著。
———园区建设成为城市建设新的增长点。2007年开始的园区组团式建设,按照“宜居宜业”的思路,重点打造稀土产业园区、大学科技园区、风光机电园等八大园区,在推进产业化的同时,掀开了高新区城市化建设的新篇章。如今,总部经济园区、金融商务园区已经拔地而起。随着众多企业总部、金融机构和大型商业的入住,一个以园区促城建、以集聚提规模、以商气带人气的高端服务业新区将激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社会公益类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包头市图书馆、少年宫、高新企业创新服务中心(建委大楼)已基本完工,进入工程收尾阶段;滨河大厦、高新一中已投入使用;共青中学正在进行室内装修;金融广场计划年内封顶;众兴集团总部大楼已开工建设。这些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增强了高新区的社会服务功能,高新区的综合服务功能日臻完善。
———湿地保护项目开拓未来发展新领域。按照保护优先、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整合小白河湿地资源,启动了湿地公园建设项目,依托资源做文章,力争在生态恢复、环境建设与商业开发等方面有所突破。小白河蓄滞洪区一、二期工程已完工,黄河湿地景观道路工程正在建设当中,初步形成了生态恢复、生态旅游的环境保护区域。按照规划,未来几年,小白河一带将与高新区城市景观遥相呼应,成为与公众的日常生活最为贴近的包头市旅游、休闲、度假新景观。
———城中村改造步伐加快。加大“城中村”改造建设力度,基本完成曹家营村、武银福村、上沃图壕村和油房村的拆迁改造,失地农民住上崭新的楼房,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城市景观再添亮色。特别是当年的高油房村,已经成为一个拥有30多栋住宅的大社区,新建的希望小学、幼儿园、养老院一应俱全,村民活动中心成为集体学习、自娱自乐的好去处,做体操、看新闻、议时政,大家的生活丰富多彩、健康向上、别具特色。下一步将稳步推进曹家营村二楼区、南壕旧村和沃土壕旧村的改造工作,进一步加快城市化建设进程。
———保障性安居工程稳步推进。2008年以来,先后启动万泉佳苑、民馨家园廉租住房建设,累计投资5205万元,完成建设面积3.6万平方米,保障户数达到792户;实施万泉佳苑、磴口供水公司、民馨家园经济适用住房项目建设,累计投资5.3亿元,完成建设面积22.7万平方米,受益户数达到2414户。高新区还为石拐棚户区搬迁改造项目,投入巨资,建设13.8万平方米, 2200多户,在高新区范围内真正实现了住房困难家庭应保尽保的目标。
———房地产业蓬勃发展。以北京首创、中国一冶、三江金茂、天津滨海等大型房地产骨干企业为代表的房地产项目,累计开发面积272.1万平方米,累计完成投资48.38亿元。随着这些项目的建成,将进一步改善城市面貌、聚集人气商气、提振地区经济,快速推进高新区城市化进程。
一片舒展、开放、生态、和谐、宜居的新城区,凝聚了一段尊重自然规律、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的辉煌历史,也必将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张洪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