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天津频道1月20日电(记者 刘元旭)这是渤海明珠天津交出的亮丽“答卷”:2010年生产总值预计突破9000亿元,是“十五”末的2.3倍,人均超过1万美元;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000亿元,是“十五”末的3.2倍;“十一五”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4%和10.4%;“十一五”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1%,节能减排超额完成国家下达任务。
经历了破茧化蝶般美丽嬗变后,天津又站在新的起点上,振翅欲飞。
破茧
2006年,“十一五”开局之年,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同年,国务院批复天津市城市总体规划,天津定位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
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
而在此前很长一段时间,这个曾经的中国北方工业中心、金融中心、商业和贸易中心,在千帆竞渡的发展大潮中,陷入“一线城市、二流地位”的尴尬。
发展的“短板”,在2007年召开的天津市第九次党代会上,得到了全面、深刻的剖析:经济规模还不够大,地区内部发展不平衡,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创新能力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就是在这次党代会上,天津作出了滨海新区龙头带动、中心城区全面提升、各区县加快发展的三个层面联动协调发展思路,以大项目好项目带动产业结构向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升级等一系列战略部署,为实现新的历史使命明晰了全新的发展蓝图和实现路径。
面对严峻挑战和新的使命,天津首先将扫除思想观念障碍作为加快发展的突破口。三年多来,天津市委在全市持续开展“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科学发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大力解决影响天津改革和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精神状态、工作作风、领导水平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为激发高效务实的干事创业活力,天津近年来不断探索创新选人用人机制,积极营造正确用人导向和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在干中锻炼、在干中考察、在干中真正把善于领导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优秀干部选拔上来,形成有效的“倒逼”机制,为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保证。
化蝶
破除制约发展之“茧”后,天津收获了沉甸甸的果实:近三年全市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居全国前列,百万吨乙烯、千万吨炼油、空客A320系列飞机、新一代运载火箭、直升飞机基地等大项目好项目规模之大、数量之多、水平之高令人瞩目。
“市九次党代会以来,天津始终把优化结构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环节。”天津市市长黄兴国说,共实施总投资5700亿元的120项重大工业项目,初步形成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产业体系,产业结构发生质的变化,工业总产值达到1.7万亿元,比“十五”末净增1万亿元,新投产项目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超过60%。
目前,天津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国防科技、轻工纺织八大优势支柱产业占全市工业比重超过90%,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十一五”期间研发生产了“天河一号”“曙光星云”超级计算机等100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内外领先水平的新产品,建成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等一批创新平台、2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综合科技水平居全国第三位。
与此同时,服务业、民营经济、吸引内外资也交出抢眼的答卷:“十一五”期间服务业年均增长15.3%,民营经济占全市经济比重达到40%,全市实际利用外资、吸引内资是“十五”时期的2.5倍和6倍,来津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143家。
在滨海新区高速发展的龙头带动下,通过推动示范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农村居住社区“三区”统筹联动发展,区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天津市财政局局长杨福刚说,2010年区县财政总收入达到1985.4亿元,增长33.9%。
在经济保持快速发展同时,天津也十分注重统筹经济社会发展。通过连续三年累计奋战600天大规模综合整治市容环境,城市面貌发生重大变化,意式风情区、津湾广场、五大道、流光溢彩的海河……正成为城市面貌的新“名片”。
从连续三年整治市容环境,到连续四年每年实施20项民心工程,从连续三年出台增加群众收入的政策措施,到四次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从年年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到为城乡无养老保障老年人发放生活补贴,从基本形成全民社会保障体系、率先建立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城乡统筹制度,到为41万户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提供住房保障……一项项民心工程,凝聚起可贵的民心民气。
振翅欲飞
步入“十二五”,破茧化蝶的天津,又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北方经济中心目标加速推进。
“今年要为‘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天津市发改委主任张志强说,2011年天津将把“调结构、增活力、上水平”作为着力点,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天津市“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比“十一五”末降低18%。
在“十一五”期间天津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的形势下,“十二五”年均增长12%的目标设定,释放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烈信号。
在刚刚闭幕的天津“两会”上,一些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纷纷表示,天津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突出了科学发展主题,“12%”的目标是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结构预留空间而主动选择的结果。
蓝图已经绘就,发展路径更加清晰。
按照规划纲要,将加快滨海新区建设,增强其对全市和区域发展的龙头带动作用。滨海新区区长宗国英说,滨海新区提出今年生产总值突破6000亿元,增长20%。到2015年,新区生产总值将突破10000亿元,在推进区域经济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
未来五年,天津将全力打好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攻坚战,其中优势支柱产业、服务业、自主创新被视作重要着力点。
“‘十二五’末将实现优势支柱产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比重达到95%,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0%。”黄兴国说。
为构筑自主创新高地,天津将重点攻克高速轨道机车、大功率风力发电等一批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建设生物医药、高端信息技术等10个重大公共科技创新平台,组建新能源汽车等12个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建成10个国际重点实验室和一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0年9月,天津市政府下发了《天津市科技小巨人成长计划》,明确了“十二五”时期将集中全市各方面力量,扶持一批技术水平高、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脱颖而出,成长为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科技“小巨人”。
此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增加群众收入,实施更加积极的政策促进充分就业,实现新增就业225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构建全民社会保障体系,新建40万套保障性住房,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做到“应保尽保”。
天津市政协委员、天津社科院社会学所所长张宝义说,“十二五”规划描绘的天津发展宏伟蓝图周密严谨,富有挑战性。“我对天津的未来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