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交通拥阻问题正日益成为发展的大城市都要面对的一个顽疾,与看病难、看病贵、入托难并列成为现代都市市民的“心头病”。尤其随着本市机动车数量的不断增长(据有关部门预测,今年底本市机动车数量有望突破200万),随之而来的道路堵塞、停车难等诸多交通问题都会愈加突显。未来“十二五”期间,有关部门在治理交通拥阻方面有何新方案?本市中心城区又将如何缓停车难题?各种交通设施如何完善?
昨日,市公安局长武长顺再次骑自行车上路实地调研,途经市内五区,行程33.2公里,调研了本市包括鞍山道总医院门前、红旗路西湖道交口、红旗路西青道交口、北洋桥附近、中环线与常州道交口这五大易堵路口的交通状况。针对和平区总医院门前的鞍山道车辆占路违停较多道路通行困难,武长顺表示,此处缓解此处道路交通拥阻,关键要解决好患者停车问题。依据地形,此处最好能够建立一个两层地下停车场,既不影响鞍山道的正常通行,又能够缓解就医人群的停车难题。此外,武长顺在实地调研其余易堵路口后,也一一提出了相关合理化建议。
和局长面对面
昨日,在市公安局长骑自行车巡逻调研的间隙,针对市民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报记者对其进行了独家专访。
记者:如今大城市交通问题日益凸显,本市公安交管部门如何应对?
武长顺:我们正在制定相关的规划。年底前,公安部召开了有关会议,专门针对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相关交通管理措施提出了一系列的办法,也提出了要共同面对的交通问题。具体规划主要围绕着中心城区的交通拥阻问题、高速路快速路易发事故问题、城乡需求多元化而引发的交通工具多元化的疏导治理问题以及自行车和机动车交替期存在的一些疏堵问题,目前都在进一步的研究中。
记者:随着机动车数量增加,交通拥阻日益突出,如何治堵?
武长顺:目前,本市主要交通设施仍处于自行车模式时代,还没有完全向机动车模式转化,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私家车的增加,以后路网建设势必会向机动车转化。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本市道路交通都保持自行车和机动车混行的局面。这对于交管部门来说,治理难度相对会较大,在目前严管机动车的基础上,下一步就要加大对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的治理力度。交通管理组织也会以“强弱不近 机非分离”为主要原则,用距离差来调整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时间差。具体交通疏导方案要“因口制宜”“一口一策”。
记者:机动车数量的增加势必引发停车难,如何缓解中心城区的停车难题?
武长顺:其实,在解决城市停车这个问题上,本市有很多领先的地方。尤其是来自市政府方面的大力支持,本市政府正在划拨土地、实施拆迁补偿加大对停车楼设施的建设。据了解,未来三年,本市将会在中环线内外建成30座大型先进的停车楼,供车辆停放。与此同时,加大对机动车占路停车的管理,对占路停车要实施限路段、限时段管理。设置一部分不收费占路停车位,但对大部分占路停车位则实施停车有偿,区域差价收费的模式。
记者:对于电子警察等交通设施的设置上,新的一年有何具体计划?
武长顺:预计2011年年底,本市将建成6000处电子眼,监控道路交通情况,纠正各种交通违法行为。目前,此计划正在加紧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