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在昨日下午召开的“天津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社会管理创新推动会”上,出台了《关于在未成年人审判中开展心理干预工作的通知》《天津市关于做好重点青少年群体教育帮助工作的实施意见》等,并产生了第一批未成年人审判心理分析师,多项举措,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拉起警戒网。
单亲家庭子女、留守儿童、“网瘾”青少年,以及失学、失业、失管等闲散青少年是未成年人犯罪的高发人群,也是预防未成年犯罪的重点人群。对此,在本次会上,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就相关工作进行了部署。一是做好重点青少年群体的教育、管理和帮扶工作,对主要任务进行了部署和明确分工,要求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要从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突出教育内容、加大社会关爱力度、加强技能培训等几方面进行加强。二是建立和完善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配套工作体系,要进一步加强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专门机构和专门队伍建设,加强对涉案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加强公检法司各机关的协调配合和健全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配套工作的协调和监督机制。三是做好以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为主题的调查调研工作,定期收集农民工信息,使得他们的声音传达经常化。
另外,首批未成年人审判心理分析师也正式产生。据悉,心理分析师的主要工作职责包括,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对未成年当事人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完成未成年人缓解审判带来的心理压力,矫正其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和预期,消除犯罪造成的心理伤害,以及撰写未成年当事人心理分析和评估报告,参与判决后未成年罪犯的帮教和心理矫正工作等。(记者 刘晓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