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近日,有不少读者拨打本报滨海热线反映,滨海新区部分公共场所英文标识不规范,个别商业场所英文招牌随意翻译,影响了新区的形象。
记者经调查发现,在开发区,各主要街道的地名标牌普遍存在着中英文混用的情况。以第一大街与巢湖路交口的路牌为例,巢湖路的路标用的是汉语拼音“CHAOHU LU”,而在相隔不到十米的一个指示牌上,新城西路和南海路的标识为英文“XINCHENG WEST ROAD”和“NANHAI ROAD”,下一个类似的指示牌上面的建设银行的标识则为汉语拼音“JIAN SHE YIN HANG”,中英文混用的公共标识实在让人迷糊。
记者在开发区街区走访发现,银行、科研院所等英文标识多为专业人士翻译,正确率较高。而各种营利性娱乐业和餐饮业商户的英文译名就相对缺乏严谨。商家为了省钱和省事儿,一般是自行翻译,结果闹出不少笑话。例如,开发区某海鲜城就将“极品燕鲍翅”译为“best quality goods yan bao chi”,前半部分是英文,后半部分却用起了汉语拼音,不仅中英混杂,而且将“极品”机械地翻译成best quality goods。据介绍,正确的译法应该是“premium bird's nest abalone and shark's fin”,而上述生搬硬套的“中式英文”在商业场所译名中屡见不鲜。
随着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士落户滨海新区,城市公共场所和商业区中随处可见的各种英文标识、译名逐渐成为新区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标志之一。但是由于语言习惯等原因,这些不规范的英文标识未经斟酌检验就匆匆“上岗”,不仅没有起到服务明示和彰显品位的作用,反而造成了不必要的误会,影响了新区的形象。为此,市民呼吁希望有关部门对新区公共场所的英文标识予以规范和统一。 (见习记者杨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