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在城市中,当生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部分群体还在为三十不立而烦恼时,越来越多的88、89、甚至90后已经悄然加入了“新生打工一代”。当城市的梦想照进新生代的现实,越来越多的个体开始为融入城市而奋力拼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新生代的外来劳动力成为一股新鲜血液,不断注入一座城市的劳动力市场,与老一代务工者不同,除了年轻资本外,精神追求和职业前景,是新一代打工者开启梦想的那把明晃晃的金钥匙。
刘琳有两部手机,一部用来接待所有客户,一部用来联系亲人朋友。在天津这座城市打拼将近三年,这个21岁的陕西姑娘已经从一个端盘子走菜的小服务员晋升到了领班的位置上。刘琳的出众之处,在于她惊人的耐心。这一点,她的手机号是最好的佐证。刘琳的待客或者说待人之道,就是时刻与对方保持联系,当名片递出之后,刘琳的工作手机经常接连响起,她所做的,就是从不间断并且不厌其烦地与每个客户交流,从不关机,从不换号——在浮躁的今天,跳槽不再新鲜,一部分年轻人在离职后,手机号自然停机,这种人际上的淡漠将刘琳的坚守衬托得格外醒目。
他们的世界 期待您关注
端午节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北京地铁6号线平安里站施工工地,看望慰问节日期间仍坚守岗位的工人们,并在工地会议室召开新一代农民工代表座谈会。在北京建筑、制造、安保、餐饮服务等行业工作的50多名年轻农民工代表与总理进行了交流。温家宝说,成家立业、买房子、生孩子,这是我们年轻农民工遇到的新问题。各地要从实际出发,逐步使有条件的农民工融入城市。
融入城市,温总理说出了许多80后、90后农民工内心深处的渴望。他们不愿像父辈人一样衣着褴褛,生活单调;他们不再满足于穿得脏、干得累、赚得少;他们渴望通过自己的劳动在城市成家立业、买房生子;他们渴望融入城市,成为一名城里人。
记者从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外来务工服务中心获悉,目前本市外来务工人员总量已达180万余人,他们活跃在建筑、餐饮、机械制造、商贸、服务等行业,主要从事建筑工、家政服务员、餐厅服务员、操作熟练工、送货工、保安、保洁工、客房服务员等工作。津城的一座座大厦高楼、一笔笔社会财富凝聚着他们的辛劳与汗水,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参与着城市的建设,他们的生活与生存状况期待着我们关注。
他们如何融入?我们如何接纳?
今日起,本报将带您走进新一代农民工的世界。
自小怀揣“掌勺梦” 高中辍学走出大山
1989年,刘琳生于陕西丹凤的大山里,在她的印象中,父母平日下地忙,却从不让她帮着做那些粗笨的农活。作为家中的长女,刘琳除了照看弟弟之外,就是帮母亲做饭洗衣。刘琳从上中学开始,就对下厨极为感兴趣,究竟为何如此,她自己也说不清楚。上到高中二年级,刘琳自动辍学,原因非常简单,首先,她刚上高中就已经怀揣掌勺梦,其次,弟弟的成绩远比她好。“我那时对上学已经没兴趣了,我弟弟又好学,还不如把学费让给他呢。”2007年,刘琳走出大山,来到西安古城,投奔在此做餐饮的姨妈。就这样,稚气未脱的她开始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餐厅服务员。
姨妈开了一家羊肉泡馍店,规模极小,店内挺简陋。当刘琳学着做服务员时,才发现琐碎的打杂工作和自己的掌勺梦大相径庭。尽管店内人手不多,刘琳偶尔也要下厨帮忙切菜,但一年下来,她除了和姨妈学会做几样凉菜之外,并没有其他长进。都是亲戚里道,刘琳初入这一行,每月只能领上个300多元,对此她也不好抱怨什么,一年之后,当工钱涨到了800多元时,刘琳的妈妈来电话了。“我妈说村里有人在城里一家火锅店做,钱拿得多,还能见见大世面。”起初,虽然有人引荐,刘琳还是因为年幼而有些恋着姨妈,经过家里人一番催促,她这才将脚步迈出西安,来到天津这座对她来说完全陌生的大城市。第二份工作,仍旧在餐饮业,刘琳起初有些自满,此时的她,已然将不切实际的掌勺梦抛诸脑后,因为眼前这个多彩世界实在太美太绚烂,而她,只是一门心思地想要成为城市中的一员。
向往都市白领生活 在老家相亲结婚难
两年多,刘琳只回了一次家。就是这次探亲,又让她的心陷入巨大的波动之中。“正赶上正月下雪,我回家坐长途汽车,半路让人偷了手机,是那部工作手机。”由于卡内存有五百多个客户信息,刘琳当即急得大哭,到家还没来得及陪父母聊天,就哭着给同事打电话,立即复制手机卡。“结果一家子年都没过好,让父母特不高兴!”按照村里的习俗,刘琳的这个年纪早该结婚生子了。“我回去一次,他们就想把我留下,带我相亲。”刘琳说,自从在天津工作之后,她就很向往都市白领的生活,对自己的要求高了,往往把工作的习惯带进生活,感情总是被排在最后一位,更不要说在老家相亲结婚了。“忠孝难两全!”提到这儿,刘琳只有这无奈的一句话。
刘琳希望自己将来能留在天津,成为这座城市的一分子。刘琳说,城市的美好让她无法回到家乡,但真正融入一个城市,又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这让她多少感到有些进退两难。她所期待的,只是在城市获得自己的一席之地,留出更多的时间给自己,去找一个爱自己的人,去和家人团聚,去营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家庭,最终成为这个城市的一分子,而不是一个在此辛苦打拼的山村姑娘。城市就像一缕光,时常照亮刘琳的梦想,而她坚信,这个梦想,会在不久的将来得偿所愿。
待客秘诀
“谁都不打笑脸人”
火锅城的环境是陌生的,但工作并不陌生,刘琳是新人,有一个师傅负责带着,各种业务都有师傅言传身教,做起事来得心应手。“举个例子说,上菜听着最简单,其实学问可大了,用时用量都有严格的规定,与客人的沟通是上菜前必须走的一道程序,走错了,一切损失都由你自己包赔。”刘琳的脑子很快,一些专业用语记得飞快,除了帮助客人替换碗碟外,唱菜单、涮肉甚至是开红酒,她都很快上手,为期7天的考核,她用了3天就顺利通过了。
面对陌生的客人,刘琳始终觉得自己要给人家一个好面貌。“谁都不打笑脸人嘛!”食客用餐不是找气受,给人以阳光的一面,这第一眼,在刘琳看来比餐中服务还要重要。
解围秘诀
“下雨提醒客人注意安全”
人都有感情,难免闹情绪,但刘琳觉得上岗了就得控制住自己。她把客人当成亲人朋友,这样的互动为她的业绩获得了不少加分,两年内,她就从一个普通服务员升为前台接线员,继而升到了领班的位置上。
说到不愉快,刘琳称,在带徒弟的时候,的确遭遇到不通情理的客人。徒弟的疏忽,让客人的衣衫沾满了水,这一失误当即引来对方的一阵痛骂。见徒弟惊慌失措,刘琳立即上前解围,一面给他们赠送果盘,一面拿出精心准备的小礼品,这才平息了对方的怒火。而后,她又跑到后厨,耐心劝慰被吓哭了的小徒弟。这次小“事故”反倒让刘琳和客人成了好朋友。“我们互留了联系方式,下雨天我也要提醒她注意安全。”
无休秘诀
“不休息让我少些孤单”
刘琳说,餐饮行业工作时间比较特殊,每天早晨9点上班,下班得凌晨一两点。“20来人住一个宿舍,下班回到宿舍后,看看电视、上上网就睡觉了。”每周日是休息日,如果员工提出,可以休息,可她很少提出休息,她觉得,自己在天津也不认识几个朋友,也想不出什么娱乐的方式,还不如工作算了。高强度的工作会让刘琳觉得自己不那么孤单。
偶尔会有客户邀她去家中做客,但面对别人一家其乐融融,刘琳心中有说不出的辛酸。“年年端午节,都有客户给我送粽子吃,我心里可难受呢。”刘琳说,即便自己想学点东西充实自己,可工作实在太忙,还要定期参加职业培训,没太多的时间学习。 (王垚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