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80岁的刘锡杰老人,是天津市宝坻区大白庄镇田家桥村一名离休干部。虽已进入耄耋之年,但老人依然热衷慈善事业,依然以自己的微薄之力资助贫困学生,乐此不疲。
老人中等个,虽然清瘦但身板很直,慈眉善目。老人听力不好,听别人讲话十分吃力。记者便把来意写在纸上,老人戴上花镜,看完笑了笑,双方就借助纸笔、手势聊了起来。
刘锡杰老人16岁参加工作,1956年从杨柳青银行调回宝坻。先在乡政府工作,后在建设银行任行长,直到1992年离休。老人有一儿一女,离休那几年住在城里儿子家,随着年事增高,为图清静,就搬到乡下女儿家。刚离休那几年,因为工资低,老伴儿没有工作,老人还做过临时工,为的是给家里一些贴补。
关于老人资助贫困学生一事,要从2007年说起。一天,老人从报上看到不少学生因为家庭不幸,上不起学或面临辍学。老人内心无法平静,萌生了资助学生的想法,并亲自到镇里民政部门“找线索”。经介绍,霍各庄镇西双树村有一个刚考上大学的女孩小云,因为妈妈有严重的心脏病,家里欠债几万元,虽然考上了大学,但因学费昂贵,不能入学,老人当即决定要资助这个女孩。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建议老人与小云见见面,进行一对一的帮扶。老人说不用了,只要她好好读书就行,随即掏出2000元,让民政局的工作人员转交小云。2007年春节,区慈善协会工作人员带小云来到老人家中看望他。见了面,孩子对这位素未谋面的老人千恩万谢。几年来,老人先后资助小云1万元。今年暑假,小云就要毕业了。“没有刘爷爷的无私帮助,我不可能完成学业,以后也要像刘爷爷那样,好好工作,回报社会,善待他人。”每次提起老人,小云都心潮澎湃。
看电视、读报是老人固定的“功课”。每当看到一些地方的水灾、旱灾,老人的心都揪得紧紧的。400元、500元、600元,每次都多捐一点,钱虽不多,但用老人自己的话讲:“不出点力,我这心里就不踏实!睡不着!”虽然是离休的行长,但老人生活节俭,近乎“抠门”,衣服都买便宜的,还总让老伴儿、女儿补了又补。有时实在太旧了,老伴儿和女儿就故意不管补,强迫老人穿新的,老人就偷偷掖给侄媳妇补。老人总说:“贵的贱的一样穿,省点钱还不如帮帮那些没钱看病、上不起学的人。”
老人现在和女儿一起生活,其实女儿的家境很不宽裕。采访时记者看到,炕上堆放着泡沫小珠子,这是女儿辛苦揽来的手工活。老人的女儿告诉我们,这样的珠子串上800个挣两元钱,串五六千个小珠子才可以挣到十几元。现在,老人一家还住在30多年的老房子里,院子里石棉瓦搭起的棚子里放着他们舍不得丢弃的杂物。就是这样一位老人,帮助别人,他从不吝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