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如果因为种种原因你没去世博,别遗憾,不出津门,照样畅游“世博”。初夏时节,带着老人、孩子或约上几个好友畅游津门博物馆,在历史的长河中来一次跨越“时空”之旅。
了解天津历史发展脉络
民俗博物馆
2000余件文物展示津味儿民俗
天津民俗博物馆位于古文化街中心,除保留天后宫大殿及前殿的塑像做复原陈列外,征集民俗文物约2000余件,分别在四座配殿和藏经阁、张仙阁开辟了以展示天津民俗民风为内容的基本陈列,介绍天津漕运兴起、渔盐的发展和习俗,天津民间各路花会特别是“皇会”沿街表演,迎亲嫁娶、夫妻拜堂、洞房花烛和津门独有的“拴娃娃”习俗,天津店铺悬挂于门前的各式招幌,民间生活用品、乡土风情,衣食住行民俗,以及杨柳青年画、风筝、砖刻、泥塑、绒花、剪纸、编织等民间手工艺品和民间戏曲艺术。
文庙博物馆
寄托无数学子的求学心愿
文庙博物馆位于东马路东门里1号。是明清两代天津地方官员祭祀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学创始人孔子的庙宇。始建于明正统元年,现占地1.5万平方米,由并列的府、县两庙及明伦堂组成。主要建筑有过街牌坊、万仞宫墙、泮池、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和崇圣祠,这些建筑基本呈对称排列,分别贯穿在南北中轴线上,具典型中国传统建筑风格。设有“状元香”、“心愿卡”等项目以满足家长、学子寄托心愿,使游客在休闲中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到古代建筑艺术之美。
戏剧博物馆
9万两白银搭建歌舞台
该馆设在市文物保护单位广东会馆内。建筑面积2300多平方米。会馆前为门厅和四合院,后为主体建筑歌舞台,楼上楼下可容400人至600人,三面观众观看演出,不挡视线,不用任何扩音设备就能把音响传到戏楼的各个角落。彩绘和木雕装饰独具风格,融南北技艺于一体。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由时任天津海关道唐绍仪等人发起倡议,共同集资9万两白银建成。1985年进行大修,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全国首家集戏剧文物、史料收集、保管、研究、宣传于一体的专题性博物馆。
寻找藏在天津的“宝物”
老城博物馆
中国第一家捐赠博物馆
坐落于传统民居徐家大院,采用中国建筑小式做法,整体建筑坐北朝南、乾宅巽门,中轴线由三套院落组成,东西两侧配有箭道。其建筑雕饰典雅精美,是市区惟一保存完好的典型传统民居三进四合套院落,占地1381平方米,建筑面积711平方米。老城厢开始大规模城市改造时,冯骥才先生与多名专家、学者数次深入老城厢进行实地文物考察,终建设成为中国第一家捐赠博物馆。
华蕴博物馆
能吃的博物馆
疙瘩楼是五大道建筑景点,疙瘩楼得名自其外貌,建筑外墙全用琉缸砖形成疙瘩,瓷片拼出的双龙最为惹眼。馆主本着以旧复旧的精神,复制明清时代瓷片元素装饰疙瘩楼,使其成为古瓷城堡,从而打造了天津市第一家私人博物馆——华蕴博物馆。“能吃的博物馆”便是当代文化名人冯骥才先生对华蕴博物馆的美喻。华蕴博物馆收藏展品囊括了从夏代至清代各个时期的石器、木器、家具、陶瓷器、铁器、青铜器、小件木器、泥塑等100多种3000余件文物,不乏珍品、孤品。
万壶堂陶瓷博览馆
展示2000余件纪念香港回归组壶
该博物馆位于日纬路13号。馆主马氏兄弟对陶瓷的爱好受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开设“万福堂”瓷器收藏的外祖父影响。1988年马氏兄弟建立自己的制瓷作坊,复制、研究陶瓷工艺。2003年,万壶堂陶瓷博物馆建成并免费向公众参观。20年收集研究瓷器的历史,使马氏兄弟成功完成了元青花绘画技法研究课题,并利用此技术于1997年组织启功、吴作人、何家英等艺术家共同创作了2000余件《纪念香港回归组壶》,以纪念香港回归祖国并撰写出版中国第一部《陶瓷艺术大典》。
三品堂彩陶博物馆
舞蹈纹盆彩陶为镇馆之宝
三品堂位于海河6号院创意文化园,堂主田士利先生收藏彩陶20多年,该博物馆内不但有翡翠艺术品、彩陶文物,还设雅座品茶。牌匾是贾平凹先生题,取“品茶、品物、品友”之意。一楼有天津最大的“白菜(百财)”、笔洗(古代清洁毛笔的用具),还有手镯、挂链等翡翠饰品。二楼彩陶世界从5200年前的马家窑彩陶到唐代的人像彩陶,包含了彩陶历史精华。“镇馆之宝”则是舞蹈纹盆彩陶,内部绘有舞蹈者的彩陶全国只有3件,而这件品相最好,形制最大。
探秘津城私家博物馆
“名车苑”汽车文化博物馆
彰显现代汽车的魅力
博物馆位于河东区富民路33号万隆滨河新苑,主人杨国发1985年开始自己的汽车模型收藏。曾经,他看到了车模商人手里有卡迪拉克V-16等精品汽车模型,每辆价格都在千元以上。杨国发竟然把家里省吃俭用攒下的3000块钱都买了汽车模型。“这辆是CMC公司制作的1:18法拉利500 F2模型,这是FMPM公司制作的1:24福特水星消防指挥车模型……”,介绍起自己收藏的汽车模型杨国发滔滔不绝。
电影道具博物馆
永不落幕的电影情节
家住天津河东区丰盛园的特型演员倪国英老先生在自己家建的电影道具博物馆更像剧院后台。他常说,电影有开始、落幕,人生也是如此。收藏电影道具也是收藏人生点滴。70多平方米的房间,一半是现代化居室,另一半则将人们带回几十年前的峥嵘岁月:农家土炕,剪纸窗花,军服挂墙,青砖遍砌。头顶七里海的苇席,沐浴老式电灯的昏黄灯光,挂满墙的道具枪支,摆在桌和地上的老式电话机、相机、军用医药箱、警报器、信号灯都诉说着主人对电影道具收藏的痴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