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电力部门过多考虑节约自身的人力成本,原因是没有顾及到众多百姓为了买电增加的成本。”“归根到底,电是独家经营的生活必需品,有了‘独家’和‘必需’,‘服务’再打折扣咱也只能接受,并且强迫自己由‘被迫’转化成‘习惯’……”4月7日,《何日不再“买电难”》一文引起强烈反响,连日来不断有读者拨打热线,述说自己的遭遇,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4月8日,交通银行天津分行致电本报,为工作人员解释不到位道歉,并澄清在天津107家支行中根据与市电力公司签署的协议,确实只有37家能办理“现金售电”业务,华苑支行不在此列。记者也就买电问题进行了追踪。
为何买电“越来越难”?
在热议“买电难”的众多读者中,不少是老年人。而出乎记者意料的是,几位老年读者都认为现在的问题不是“便民措施”的问题,而是实际生活中买电“越来越难”。
70多岁的刘大爷家住东丽区振兴里小区,对“买电难”深有感触:“以前是入户收费,抄表给钱,说实话,很方便。后来是改到居委会收费,也不算远,还好。再后来改成银行卖电了,工商银行,距离家远一些,得排队等。去年,工商银行告诉我们卖不了了,得去供电所买电。供电所在先锋路,我每次走到那都得半个小时,有时候还得长时间排队。排队时,发现好多都是请假来买电的年轻人,请半天假买电一排队就一上午,这方便吗?很多人都埋怨。我在售电那儿就提出找他们领导,结果告诉我领导不在……”
刘大爷想不通,为什么现在煤气和水还能上门收费,而电力就不行,并直言不讳地提出了本文开头关于“电力公司人力成本”与“众多百姓买电成本”的质疑。
红桥区的范大爷等也提出了这样“买电越来越不方便”的观点,大爷的儿子是一名普通公务员,接过电话继续分析:“我们年轻人能理解,随着科技的进步,购电模式是由抄表到户向自动化、智能化模式转变。可问题是,很多时候老办法废除了,新办法不好使,反而会给老百姓带来诸多不便。尤其是很多新办法还停留在‘尝试’或者‘概念’阶段时,一定得想办法把事情做扎实,切实解决问题。”
“梗阻”背后是“强势心态”?
“我们还是老电表,就是每个月给单子到银行交钱那种。问题是,每次到工商银行交费,总说连不上网,只能去电力的网点排队交。”家住和平区的祁先生说。
4月8日,记者再次拨打了95598电力热线。110号接线员告诉记者:“市区内售电网点是6家,每个区一家。即和平区西藏路与万全道交口、南开区红旗路278号、河西区广东路广顺园底商、河东区卫国道晓德里、河北区中山北路6号增8号、红桥区光荣道与中环线交口。机械表给电费单到银行交费的问题,很多时候银行说系统坏了,是他们不愿意收费,就说收不了。有时候是办理银行自身业务的人比较多,他们就说办不了。津工超市等刷卡供电,出问题很多是他们不愿意卖,现在我们在逐一进行登记。”对于老年读者提出的,电力公司曾宣传过的送电上门业务,该业务员明确回答:“暂时还没有。”
为什么银行、超市在售电过程中会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不卖呢?几位在银行工作的读者这样解释:“电力公司的售电系统确实不好连,经常是连不上,我们也没有办法……”“拿我们中国银行为例,经常连不上网,只有下午的部分时段比较稳定。”
华苑久华里读者张女士说:“华苑公交站对过的这家中国银行确实能现金售电,可必须是工作日的下午1点半到4点。说只有这个时段能连网。我就不明白了,非得这个时段,谁规定的?这不是垄断企业的强势心态是什么?就是和正规的企事业单位比,电力售电网点也是上得晚、下得早,他们习惯了。你老百姓不习惯?不习惯也得习惯!”
河东区读者陈先生说:“每次买电都是开车去售电网点排队,大伙都习惯了。这一次才意识到,凭什么这么不方便啊?”
中介“代购电”的尴尬
所有的读者来电中,只有家住南开阳光100的韩小姐表达了“不同”意见:“买电很方便啊。我们小区的超市好几家都代购电,把钱和电卡给他们就行,一次5-10元的跑腿费……”记者来到其中的一家小超市,确有此种“中介”,不能不说是一种尴尬。
“‘买电难’背后是服务真经。能不能保持网络的稳定性?能不能增加售电网点,并适当延长服务时间到与银行同步?能不能和网点众多、最便民的银行达成每个支行都售电,银行开门时都能售电的协议?能不能进一步发展到多数的ATM机能自动售电?能不能在全市,至少是新建小区统一电表模式,进而统一购电模式,往便捷处发展?能不能每个月,或者每个季度,对买电不方便的小区送电上门,并形成习惯?服务大项目,服务经济发展是一种服务,为更多的普通百姓带来更深层的服务,是民心服务。电是人们离不开的特殊商品,也许电力部门认为自己做得足够多了,但人们期待的,是跟其他商品同样的便捷度。”南开大学青年学者田女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