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记者4日从天津港设施管理中心获悉,“天津港30万吨级港池泊位适航增深水深维护新技术”日前通过天津市科委主持的专家鉴定,经测算,该技术一年可节省2353万元,项目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可在国内淤泥质港口推广使用。
2008年,天津港30万吨级原油码头港池泊位的竣工验收及投用,为淤泥土疏浚带来巨大挑战。该泊位港池与泊位设计水深分别达到-19.5米和-22.5米,形成巨大的“锅底”,泥沙回淤速度是其他区域的2.28倍,传统方法疏浚易出现“挖得越深,淤得越快”现象,有效适航期短,不能满足需要。经不断探索,天津港设施管理中心最终发明将“挖回淤土”和“搅拌淤泥”港池泊位疏浚方法巧妙结合的新技术,研制出喷缴式人造适航水深发生器等四项专利设备,吸走港池泊位内高浓度的海底浮泥,将残留的浮泥搅稀,有效延长适航水深试用期。
该项新技术的试应用,在确保通航保证率达到100%的同时,节约水深维护经费46.2%,并使天津港三十万吨级原油码头泥沙回淤程度达到“轻淤”水平。2009年,该技术成功应用于30万吨级原油码头应急维护疏浚中,使超大型吃水船舶“长江之光”号油轮安全顺利靠泊。 (记者张勇智 通讯员赵紫晨 来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