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日前,第六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经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励基金管理委员会确认,在获奖的全国100位学子中,天津有3人入选,他们是第四中学初二年级学生张德奕、耀华中学实验班五年级学生侯懿芳、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田文杰。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基金按照邓小平同志遗愿设立,是国内权威的青少年科技奖项,获得这个奖项的学生被认为是中国科技界的希望之星,是公认的“科技骄子”。从2004年第一届颁奖以来,天津学生历届均有入选,至今已有23名大、中、小学生榜上有名,九成出身名校。
为何多出身名校? 重点校有科研资源及生源优势
中国青少年科技奖的奖励范围为在校大、中、小学生,在天津获奖的23名学生中,有12名来自高校,其中8名是天津大学和南开大学的学生。据了解,这些获奖的大学生多为“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系列竞赛中获特等奖、或在国际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或论文被SCI收录者。其学术科研成果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推广价值。除了这些来自名校的大学生外,天津历年获奖的中学生九成来自重点校,如耀华中学、第一中学、第四中学等,其中耀华中学就有3名学生获奖。
针对“科技骄子”多出自名校的现象,市青少年科技中心专家认为,这主要是由于重点大学和重点中学在资源分配方面占据优势,包括科技条件和学生资源等方面。天、南大自然不用说,重点中学的生源也多是尖子生,这些学生本身的科学素质就比较高,科研思维能力和理论能力都强,再加上目前教育资源的分配还不是很平均,比较好的科研条件和师资集中在重点学校,所以这些学校的学生比较容易取得科研成绩是很自然的事情。
除名校出身外,记者在获奖名单中还发现,与北京、上海等城市相比,天津获奖的学生中小学生偏少,至今只有河西区同望小学五年级学生闫壮壮和河西区上海道小学四年级学生王琦两人入选,而获奖的中学生中,高中生也多于初中生,天津出现的“科技骄子”多集中在高年级。对此,专家认为,这主要是因为一些学校在基础教育中不重视科技教育,忽视学生的科技素质培养。此外,家长们在对孩子的教育中,也刻意忽视与升学无关的方面,没有让孩子们从小对科学产生兴趣,孩子也缺乏相应科技思维的锻炼。
娃娃也能搞科研? 青少年科技成就源于日常生活
获得青少年科技创新奖是很多立志从事科技研究的学生极其向往的事,而人们也对获奖的学生有几分好奇,尤其是那些小学和初中的孩子们。小小年纪就能取得一定的科技成就在很多人看来不可思议,但这些获奖学生的成功却多来自日常生活。
曾获得三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的第四中学学生丁梦琳说,她的小发明、创造都是细心观察生活获得启发的。丁梦琳从小就对科技小发明情有独钟,小学三年级时在美术教师的辅导下完成了第一件作品——乒乓球纸筒人,在天津市的比赛中获得二等奖。有一次,丁梦琳和爸爸外出旅游时,发现家中灌满热水的水杯无法打开了,最后爸爸不得不将水杯盖撬坏才将水杯打开,这引起了她的思考。她进行了许多实验,最后利用摩托车内胎打气嘴制作减压伐,用塑胶带增加接口的密闭性,安装在水杯盖上,这样水就不会流出来了,这个发明也获得了多项大奖,此后她还有多项发明。丁梦琳说,随着她的发明被应用,她对生活越来越热爱,其实科学都是来自于生活的。(苏莉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