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epaper.tianjinwe.com/cskb/images/2009-10/07/1254849104935342805199360926.jpg)
![](http://epaper.tianjinwe.com/cskb/images/2009-10/07/125484910493529595162635693106.jpg)
黄殿祺与王树仁站在整修前的广东会馆里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9月30日晚,整修一新的广东会馆重新对外开放。老戏台上,天津京剧团的演员们正在表演;台下观众聚精会神、陶醉其中……恍惚间,仿佛重回百年,悠闲的广东商人们正在品茶听戏,谈笑风生。
1907年,广东会馆兴建,它不仅成为中国北方较为重要的高档次文化演出场所,更是重要的革命集会场所。
1912年8月24日,同盟会北方支部曾请孙中山先生在此演讲。“五四”时期,这里经常举行群众集会或演出,著名表演艺术家梅兰芳、杨小楼等人都曾在这戏楼上演出。1925年,共产党人安幸生在广东会馆组建天津总工会。天津沦陷时,广东会馆又一度成为日本侵略军开办的警官教习所。直至新中国成立后,广东会馆的院落房舍被利用起来,并入一所中学。
黄殿祺,天津戏剧博物馆第一任馆长,亲身经历广东会馆修复并创建国内第一个戏剧博物馆的全过程。
生于天津老城厢的黄老与广东会馆的缘分结于50多年前。上世纪五十年代,黄殿祺曾经在天津九中上学,广东会馆就在操场旁边,既是老师们的备课室,也是学生们的室内活动室,还有一部分空间堆放着课桌椅,作为临时的仓库。
上世纪六十年代,广东会馆已经被评为市级文保单位。虽然那个年代,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没有那么强,但九中的师生仍然自发地对广东会馆进行力所能及的保护。黄殿祺清晰地记得,“文革”期间,九中的老师曾亲手制作了“木笼”,罩住了会馆门前的石狮子,并在“木笼”上写好革命标语口号。“红卫兵”看见这些口号,就不砸木笼,从而变相保护了石狮。
时间一晃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黄殿祺参加了国家级科研项目《中国戏曲志》天津部分的编写工作,他开始寻找天津各地的老剧场。此时,广东会馆和他又见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