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永顺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当国家建设需要木材的时候,他是伐木模范;当党号召绿化祖国的时候,他带头植树,成为当代植树英雄。无论伐木,还是造林,只要党和人民需要,他都走在前列,创造出优异的成绩。他就是原黑龙江省伊春市铁力林业局副局长马永顺。
马永顺1913年出生于本市宝坻区沟头村,1931年,他从家乡到当时被称为“绿色监狱”的东北林区卖苦力,1941年进入南岔林业局做劳工。1948年,九死一生的马永顺来到黑龙江省铁力林业局,由旧日的“臭苦力”成为新中国第一代林业工人。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马永顺以忘我的热情,投身到新中国的建设中。上世纪50年代,他创造了降低伐根的作业办法,在东北林区推广后,一年就为国家增加了1400多万元的财富。国家建设急需大量木材,马永顺以一把斧子、一把锯轮战林海,每年一个人完成6个人的采伐量,成为“全国之最”。他所创造的弯把子锯以及“安全伐木法”和“四季锉锯法”,在东北林区推广后,使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5%以上。
1951年,马永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多次被评为省特等劳动模范、东北林业总局一等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
1959年,为响应党中央号召,他积极投身绿化事业,提出把自己过去伐的36500棵树补栽上。从此,每年春季造林,他都坚持早上山晚下山,抓紧劳动间歇栽树。1982年,已经退休了的马永顺成了林场的编外营林工人,同在职的年轻人一样,依然踏遍深山,忘情地播绿。1991年,已78岁高龄的他,还差1500棵树没栽,他就带领一家三代19口人,到荒山坡上营造义务林,当年实现了夙愿。但他依然造林不止,到1999年,他带领全家共义务植树5万多棵。1988年6月,马永顺荣获联合国颁发的全球环保五百佳。1999年,在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后,他又获“全国十大绿化标兵”称号。
2000年2月,马永顺匆匆地走了,永远地离开了他所钟爱的事业。逝世前,他还在筹划“马永顺生态工程示范林场”。生命不息,造林不止。
本报记者 杜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