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欣逢中秋 盛世呈奉盛景 笑脸照亮和谐津城
国庆欣逢中秋 盛世呈奉盛景 笑脸照亮和谐津城
国庆欣逢中秋 盛世呈奉盛景 笑脸照亮和谐津城
编者按
在欢庆新中国60华诞的浓郁氛围中,津城处处呈现新变化、新气象、新风景。通过两个大干150天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盛装天津,静静地接受祖国母亲的深情检阅。从今天起,本报通过选取代表天津城市形象的地标,以真实的生活场景,如实记录城市风情和百姓心情,以行走的距离延伸阅读的空间,以观察的角度拓展生活的变迁,以身边的风景探寻建设的足迹。“同在一方热土,共建美好家园”。让我们人人都自觉成为建设家园、爱护家园、共享家园的志愿者,让我们每个人的文明行为都成为城市最亮丽的风景,人人为津城增光。
“作为一位年过半百的外乡人,过去的12年里我多次到天津,切身感受着津城的变化,尤其是最近几年的日新月异。这其中最醒目的无疑是津城的母亲河——海河。无论是焕发生机的百年建筑,还是开启未来的摩天大楼,都呈现出难得的灵动与活力。昨天晚上到天津站前广场,对过新建的一片建筑更是流光溢彩,让人惊叹。这一切,让我这个户口不在天津,余生却会在天津度过的‘新天津人’感到由衷地自豪!”
在本报每天收到的大量读者来信中,这是一封普通又不寻常的来信。自称为“新天津人”的李先生在来信中称,12年前将孩子送到津城读大学,退休后又随子女迁居天津,就住在海河岸边。他的自豪,更应是全体天津人的骄傲。
连日来,记者也分时段多次来到改造完成后的海河两岸,随机采访了多名百姓和游人,和他们在闲谈中共享魅力海河,也体味着他们对海河由衷的爱。
愈夜愈美丽,当叹岁月如歌
“新天津人”李先生所指的,无疑是新近落成的“不夜城”——津湾广场。
9月30日晚9时,记者来到解放桥头,人如织,灯如昼。站在解放桥上放眼望去,天津站主楼上标志性的世纪钟和津湾广场4号楼下的钟楼“隔河相望”,十分夺目。“海河晚上真是越来越漂亮,这一次,我是专门带着家里的老人来这走走的。早就听说津湾广场,来了才领略什么叫中西合璧,气势恢弘,与海河边原有的洋楼相衬又如此和谐。出了天津站一眼就能看到这样的海河,真正是天津的标志。”家住红桥水木天成的文先生说。
漫步在津湾广场,微风惬意地从水面拂过,是一种享受。月亮钟大剧院、中影国际影城等都已开业,人头攒动。临河处,是庞大的下沉式广场,摆满了鲜花,拾阶而下,与海河可以“零距离”接触。“站在津湾广场看天津站,喷泉摇曳,世纪钟,游船码头,是难得的风景;站在对岸看津湾广场,却又是另一种风情……”一边走一边拍照的东北游客感叹。
“到北安桥去,或者津门门前那个亲水平台,那儿也很漂亮。”见到记者也拿出相机,热心的大娘笑着建议。顺其所指,记者来到该处,巨大的亲水平台还安装了地灯,让地表绿植和摆放的花盆也显得多姿多彩。海河两岸,一侧是安装了喷射状霓虹灯的君临天下大厦,新意酒吧街若隐若现;另一侧,则是已初具规模的国际金融区津门、津塔,磅礴气势跃然而出;中间的大沽桥展开双翅,似乎要带着夜幕下“流动的玉带”飞翔……津城厚重的历史和激越的未来两相交映,当叹岁月如歌。
金汤桥两侧,则是另一种“繁华”,一侧是沉静的古文化街水畔的酒吧,一侧是略带喧闹的迪奥酒吧街,却也是恰到好处的10点准时结束,河两岸动静两相宜。而“天津之眼”同样是绕不开的风景。慈海桥桥头思源广场一侧,火树银花,有音乐咖啡厅,现代的乐队在浅吟低唱;靠近纪念碑,则有切磋琴艺的票友,有挥舞球拍的年轻人,有跳起老年迪斯科的老人,有手风琴伴奏的小型“红歌会”。
河北区一侧的亲水平台,则是热闹的“戏曲大赛”,忽而京剧,忽而评戏,一曲罢了,满堂掌声。
“现在来坐游船的人更多了,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上行到耳闸,下行到解放桥,往返一小时,两岸无论是三岔口的津城历史,还是焕发新貌的奥式、意式风情区,以及古文化街,还有津门、津塔、津湾,都能很好地代表津城新貌。远道而来的客人们都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在古文化街码头,海河游船公司的庞经理兴奋地对记者说。 每一段河,都是动人的音符。
“说真的,这条河提升了整个城市的品味。早晨,在水边走走,活动一下筋骨,感觉格外舒畅。现在,我都有点不想回国了。”53岁的山本是滨海新区某日资企业日籍管理人员,常年住在利顺德酒店。遇上他时,是清晨6时40分,他正在河边的亲水平台练习打太极。
“我在海河河畔住了30多年。3年以前,这里还是棉四大院,后院都是垃圾和杂草,再不就是随地方便的钓鱼人。现在几乎每天都来,抱着小孙子走一圈,人也年轻了……”傍晚,61岁的肖老师在海河旁新落成的天津湾公园,和记者拉起了家常。
“中午吃完饭,不睡觉就到这来走走,坐坐。这水,让我想家了。”19岁的葛立新来自安徽池州,住在长江的支流边,现在君临天下旁边的工地做工,喜欢中午到音乐公园小憩。
“每天吃完晚饭,我们就到这海河边上来拉琴。昨天去北京的老舍茶馆演出,我们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票友提起来,都羡慕我呢。”在思源广场,记者是被他的琴声吸引过去的。
连日来的奔走,与其说是采访,还不如说是休憩和旅游。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人,留下的却是同样的温情与快乐。而这些音符般的碎片串联在一起,就是一曲动人的乐章,流淌在每个津城百姓的心底。
记者实地走访发现,从三岔口到海津大桥,道路已基本整修完毕,两岸的公园均已落成,秋天里依旧绿意盎然。即使是海河西路金汤桥附近因为道路狭窄没有办法修建带状花园的路畔,倚墙也种满了爬山虎,在秋风中快乐地摇摆……
记者 罗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