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宝珉在家中回忆往事。 本报记者 田慧 摄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宣告成立,田宝珉和济南工业局的同事们为国庆制作了礼花--标志信号弹。此后,从1954年到1957年,他曾连续四年将专门为国庆制作的礼花护送进京,直到此后国庆礼花的生产地点从济南搬到北京,他们才改成断断续续地向北京运送礼花。
田宝珉,1929年出生于山东费县。1946年,他参加了当时鲁南军区地方部队。济南解放后,从1949年到1958年,田宝珉主要在礼花车间制作礼花。1958年,田宝珉调入省内第一家国有氮肥企业--济南化肥厂,先后在济南、沂源和临沂的化肥厂工作直至离休。
在战争年代做炮弹,解放后改为生产国庆礼花,在新中国和平建设时期又生产化肥,田宝珉老人今年80周岁,他一生的职业变迁也折射出新中国的成长足迹。
造炸弹的改行制作礼花
1946年,不足17岁的田宝珉在费县参军,田宝珉被分到鲁南军区军工部,也就是专门制造炸弹的工厂。1948年济南解放,渤海军区军工部接管了在济南的国民党第四十四兵工厂,改名济南工业局第三厂,已编入渤海军区的田宝珉被分到厂里,专门试验炮弹、炸弹、雷管、导火索和信号弹。
1949年初,淮海战役结束,全国的胜利形势已经清晰可见。当时兵工厂里有专门研究信号弹的车间,这些信号弹作为当时向国庆的献礼被送往北京。作为检验员,20岁的田宝珉参与了这些信号弹的制作过程。
“1949年开国大典,山东送去的礼花,实际上是信号弹。那一年,山东送去了大约2000枚标志信号弹。这些信号弹有红黄绿白四种颜色,和今天的礼花没有太大差别;白天还能够冒出黄烟和黑烟,有的还有小降落伞,下面缀着五星红旗和彩旗,非常好看。”
标志信号弹得到了大家的赞赏。“那时候,山东送的标志信号弹最漂亮。”国庆节后,北京给这些信号弹起了新名字,叫礼花。
时隔四年再次进京送礼花
1949年的礼花给国庆增添了喜庆的气氛,但是在随后的4年里,济南工业局没有再向国庆送礼花。“因为当时没有把地址留下,大家都不知道国庆的礼花是哪里送的。听说那几年,国庆打的是手枪信号弹。”
尽管没有向国庆送礼花,但是厂里成立了礼花车间,田宝珉也成为了车间主任。1954年,工厂突然接到通知,要求再生产国庆礼花。
“我听国庆节司礼科的科长介绍,原来这是周总理特别交代的。在准备五周年大庆的时候,周总理问,开国大典的礼花很好,为什么后来没有了呢?大家开始查,终于查出这些礼花是济南生产的。”田宝珉说。
这一年,济南加班生产了2000枚礼花,田宝珉亲自负责运送,他提前20多天送到北京,相关部门专门抽调了部队进行交接。田宝珉向部队的指挥官和技术人员详细讲解并示范了礼花的燃放方法,他们学会后,再教给战士们如何燃放。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五周年,北京特别建了一座水上平台。国庆节当天晚上,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前去观礼。“天黑了下来,我作为工作人员,看见主席就站在离我30米左右的位置,心情非常激动,想多看他们一眼,又不敢分心。”
进京传授礼花生产工艺
从1954年到1957年,田宝珉年年送礼花。“礼花运输太危险,得由专门的火车拉,别的车都得让道。后来就决定在北京生产了。”田宝珉到北京传授生产工艺后,回到了济南。
1958年5月份,山东省要建立全省第一个合成氨厂。合成氨主要用于制造氮肥和复合肥料。当时全国只有大连化工厂和南京永利两个合成氨厂。田宝珉被调到刚刚成立的济南化肥厂参与建设,成为省内最早一批合成氨制造技术人员。
1965年,响应国家“备战备荒”的号召,他调入沂源县东风化肥厂,制造用以生产化肥的合成氨和用以生产炸药的硝酸铵。1976年,临沂建化肥厂,他又调入临沂直至离休。
“解放战争时做炸弹,新中国成立后做礼花,在和平建设时期做化肥。”在田宝珉看来,他的人生非常普通,“哪里有需要,就到哪里去。这不仅是我一个人的选择,也是那个时候我们所有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