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天津 |
天津医疗卫生事业大发展 人均期望寿命60年翻一番 |
|
中国网滨海高新:www.022china.com 时间: 2009-08-16 15:13:48 |
概要:新中国成立60年来,本市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过去的缺医少药到如今构建起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百姓就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实现了健康长寿。 |
|
|
|
|
|
市妇幼保健院医生为婴儿做例行检查。 本报记者 左 山摄 |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本市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过去的缺医少药到如今构建起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百姓就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实现了健康长寿。据统计,截至2008年,全市拥有各类医疗机构2784个,是1949年的21倍,人均期望寿命由1948年的35岁提高到2008年的79.79岁。
人均期望寿命是通过科学的方法计算,预期平均每个人可存活的年数,可以反映社会生活质量的高低。1949年以前,天津医疗设施简陋,医疗技术力量薄弱,医疗费用昂贵。据统计,1948年全市人口200余万,市民死亡率为55.30/万,人均期望寿命仅35岁。新中国成立后,医疗卫生发展很快,至1957年,基本建成了三级医疗网,并形成中西医治疗相结合的卫生服务体系。
改革开放以后,本市先后实行中西医结合、学科大协作、24小时门诊、家庭病床、社区医疗服务等开创性工作,到上世纪90年代末,基本实现了村村有保健站,乡乡(镇)有卫生院或县分院,逐步形成“小病不出村,急症不出乡或县,疑难病找专科医院”的局面。人民群众健康状况得到改善,人均期望寿命由1952年的45岁提高到2008年的79.79岁。
市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断加大医疗卫生改革和投入力度。通过卫生资源调整,构建了以3个医学中心、5个区域性医疗中心和一批重点专科医院为龙头的城市社区医疗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了以市属、区属医院为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社区卫生服务站为基础的三级卫生服务体系和“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医疗模式。如今,本市妇女儿童健康行动五年计划全面实施,财政每年投入5500万元,十项妇女儿童免费惠民措施启动,使天津市妇幼卫生工作在全国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记者黄建高) |
|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