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天津 |
商业战线老劳模年景林话今昔叹天津大变化 |
|
中国网滨海高新:www.022china.com 时间: 2009-08-05 14:06:03 |
概要:今年82岁高龄的年景林是天津商业战线的一面旗帜,他曾荣获天津市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称号。在50余年的商场服务工作中,他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津城百姓购物从“挤破头”到货比三家的巨大变化。 |
|
|
|
|
|
年景林老人穿着当年的工作服,佩戴着各种荣誉勋章,动情地向记者介绍当售货员的往事。本报记者 刘乃文 摄 |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今年82岁高龄的年景林是天津商业战线的一面旗帜,他曾荣获天津市劳动模范等多项荣誉称号。从1958年起,他先后在中原公司的鞋帽部、百货部、五金交电部、服装部等部门担任售货员,直到2004年正式退休。在50余年的商场服务工作中,他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津城百姓购物从“挤破头”到货比三家的巨大变化。
攒票攒钱 买衣购物
年景林老人告诉记者,从解放初期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津城和全国一样,物资极为紧缺,买东西都要凭票证,买粮食要粮票、买衣服要布票,蛋票、糖票、棉花票、皮鞋票、家电票等都是按户分配,严格控制数量。那时,人们收入水平也低。为买到自己想要的商品,人们节衣缩食、攒钱攒票。据年景林老人回忆,1963年,他在中原公司五金交电部工作时,电风扇等大件电器商品需要攒够200至300张票才能买到,自行车得攒一年的钱才买得起。
买台缝纫机排队三天三夜
1978年到1986年,改革开放使物资供应逐渐增多,票证基本取消,商品敞开供应。市场经济初期的商品虽然比计划经济时代多,但供给仍然不足。当时年轻人结婚用的暖瓶、搪瓷盆、高脚痰盂、玻璃杯等婚庆用品相对紧缺,自行车、手表、缝纫机等新人们追求的“三大件”更难买到。人们为买到一台缝纫机,需要排三天三夜的队。此外,呢子大衣、毛料服装、粗毛外衣等年轻人喜爱的时髦进口商品上货时,商场怕顾客挤破柜台,把原来的一个柜台分成六七个柜台销售,以分流顾客。为满足人们的各种购物需求,他还经常到处找厂家打听货源。
如今商场比促销争客源
年景林老人说,上世纪80年代末,天津只有劝业场、百货大楼和中原公司三家大型商场,而现在却有数十家内外资商场,各商场也变身为业态众多、商品门类齐全的大型综合性商场。比如中原百货,过去的服装品种、花色和款式都非常少,只有男服、女服、军服三大类,款式包括列宁服、中山服、制服等,面料不超过十种,颜色也非常单调。如今,老百姓根本不会为买不到“大件商品”而烦恼,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他们的选择越来越多,人们边逛边挑自己喜爱的商品,商场反而需要通过比拼服务质量和翻新促销手段才能使商品尽早卖出。 |
|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