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汉沽区信访办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把化解群众信访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当己任,站在最前沿,坚守主阵地,勇挑重担,不计得失,忍辱负重,无怨无悔,用心血和汗水谱写了一曲曲勤政为民的动人乐章。
为百姓解难题办实事,甘当群众贴心人。
市九次党代会以来,汉沽区信访办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把党的温暖送给社会困难群众和一个个贫困家庭。汉沽有一家福利企业,多年来由于经营不善,使40余名下岗的残疾职工生活无着落。时至春节前夕,残疾职工到区上访。汉沽区信访办领导和工作人员连续几昼夜加班加点,深入企业了解情况,到思想情绪较大的职工家中了解情况,进行耐心的思想疏导。有的同志看到残疾职工家里困难,拿出了自己的工资给予救助,同时,他们积极协调相关部门连夜召开会议,使残疾职工的困难暂时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在事情得到初步解决以后,信访部门考虑到残疾职工的实际困难,又趁热打铁,经过半年多的上下协调,使该企业享受了退市的优惠政策,所有的残疾职工都得到了妥善安置。
随着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步伐的加快,到汉沽工作的外地农民工不断增多。去年底,因建筑工程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资金不到位,发生了承包商拖欠工资的现象,引发了8个工地近千名农民工陆续到区有关部门上访。汉沽区信访办坚持把农民工的利益放在首位,协调劳动、建委等部门,工作人员牺牲多个节假日,与劳资双方反复核对用工情况和工资额度。春节前,为让辛苦了一年的农民工能够及早回家与亲人团聚,多次连夜组织协调有关企业为他们发放工资,替农民工讨回了“血汗钱”。
今年初,汉沽区原汉建二公司职工杨志强,因患狂躁型精神分裂症,在长期治疗过程中,给其家庭和企业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杨志强的母亲因为儿子的拖累不堪重负,到区政府上访。区信访办经过了解,得知杨母也无生活来源,其家庭生活确实陷入困境,区信访办对此高度重视,及时组织有关部门研究协商。经过协调,区民政局给病人调高了生活最低保障标准,医疗救助部门确定每年给予5000元的救助基金,同时给杨母也协调了每月490元的生活费,使杨志强的疾病治疗、其母生活均得到了保障。杨母看到这一解决方式,内心感激之情无以言表。
汉沽区信访办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开展工作,化解了大量矛盾,解决了很多问题,得到了全区上下的一致好评。
为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强化机制作保障。
信访工作必须在领导重视下,以有效的机制做保障,才能使信访问题得以有效的化解。面对信访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汉沽区信访办统筹兼顾、深入研究,打造了为民服务的信访工作新格局,全面畅通了信访渠道。
落实信访工作领导负责制,是做好信访工作的前提。汉沽区实行了从区级领导到部门领导“一岗双责”的工作制度。区委常委、副区长、区人大常委会和政协主要领导每年至少包一、二个重大疑难信访案件,领导下访实行调查研究、沟通协调、处理意见、督促落实、责任追究、推动工作“六个到位”。坚持把信访工作情况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评价整体工作、评选综合先进单位的重要依据,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对因工作不力导致信访问题突出、造成严重后果和不良影响的地方和单位,实行“信访责任追究”。着力实现基层信访工作“四到位”、“两确保”,即组织、制度、工作、经费到位,每年向三街、四镇下拨信访经费10余万元;确保主动预测、及时化解,确保案结事了、停访息诉。努力做到“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区,矛盾不上交”,切实把信访工作的各项任务落到了实处,形成了协调联动、齐抓共管的信访工作新格局。(下转第3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