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一
2009年3月4日,西站改扩建工程正式动工。
这座地处红桥腹地的百年老站将成为本市现代化水平最高的交通枢纽,京津城际、京沪、津保、津秦4条高速铁路将在这里交会,地铁1号线、6号线、4号线,长途客运站、两个公交首末站和大型停车场可满足铁路、公交、地铁、出租、长途客运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零换乘”。 借由它的升级改造,将彻底改变红桥区基础设施不完善、大型公建落后、经济载体缺乏、城市功能欠缺的不足,加快土地开发速度;借由它的升级改造,将打通整个北部城区的交通动脉,盘活西站地区使之成为城市中心的副CBD;借由它的升级改造,5万余户15万人将告别低矮的危陋平房,与冬天烧煤夏天淘雨的日子作别。
然而,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影响仍在一步一步扩散的情况下,如此大体量的系统工程,仅起步区就涉及3680户居民1.17万人的拆迁安置,而一期工程拆迁期仅有短短几个月的时限。西站怎么建,红桥区怎么拆,能不能保证拆迁工作稳定、高效、如期完成?每个人都在疑问。
“西站改扩建工程最关键的一环就是拆迁,这件事再难也要办,办就要办好,这是攸关红桥的‘信心’和‘信誉’的问题。”从下达“拆迁令”伊始,红桥区的各级拆迁工作人员就树立了这样一个信念:拆,不是任务,而是机会!要把拆迁真正理解为改善人居、拓展发展空间的民心工程,把对百姓的深厚感情投注到整个拆迁工作的全程——从红桥区区委书记赵建国的语气里,记者可以明显地感觉到这一点。所谓“信心”,是取信于民,通过拆除最后一片集中的危陋平房居住区,让15万人真正告别夏曝冬寒的生活,住进现代化功能齐全的新小区;通过高标准的规划、高水平的建设,打造西站综合性交通枢纽功能,提速天津与南北两方的交互沟通,向世界展示天津,展示红桥;通过圆满完成拆迁工作,锻炼干部队伍,提振群众信心。所谓“信誉”,是立信于党:在困难面前,红桥敢干,能干,善干,把市委市政府“建设一个项目,拉动一地经济,造福一方百姓”的批示放在心里,把百姓的利益、百姓的呼声系在心上,就没有迈不过的坎儿。
二
正是怀揣这样的信心和感情,红桥的拆迁干部们在拆迁战役中“攻城拔寨”,摸索出一套红桥自己的“攻心战术”。
还迁想在拆迁之前。早在西站改扩建工程开工之前,甚至规划还在反复论证阶段,西站地区拆迁的大幕已经悄然开启,为了这场必须拿下的硬仗,红桥区委、区政府整整做了一年的准备:2008年一年的时间里,河怡花园、河通花园、畅景家园、海洋化工、益春里、碧春里、中药饮片厂、泉富家园、双环邨、农工商、化工研究院、一号路小学、佳园东里、悦春里等14片定向安置经济适用房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最多的时候,14个项目同时在建。有的人不理解,但红桥的决策者对这一点有着清醒的认识:对于红桥面临的西站改扩建及其带动的大规模旧城改造而言,“迁”,优于“拆”,只有提供15万百姓迁居的选择,让他们看到现代化的生活前景,才能真正实现西站的拆迁安置。几年旧城改造的经验也让他们敏锐地看到,动手越早,成本越低,而2008年9月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拆迁还迁的成本,红桥正是抓住了这个“夹缝”中的机遇。
补偿政策先亮底牌。与以往拆迁补偿政策往往讳莫如深不同,西站拆迁从启动开始就制定了严格的制度管理,补偿标准统一写入致拆迁居民的公开信,遇到困难户需要政策照顾的,一律以公告的形式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公开、公正、透明、贯彻始终的执行程序避免了因为标准不一、总量控制不足带来的不稳定因素。而其中最关键的补偿政策的制定,则得益于拆迁干部们前期耐心细致的入户调查。苗宇南是西站地区拆迁的负责人,据他介绍,每一片拆迁片启动之前,工作人员都要挨家挨户去居民家里“唠嗑”,从家里人口到居住情况,从产权遗留问题到生活有什么具体困难,事无巨细,全部做到心中有数,甚至连拆迁户对房源、房价有什么想法都要了然于胸,几轮下来,拆迁指挥部的每个工作人员俨然成了“包打听”。得到最真实的信息反馈,明白了百姓最需要什么,制定起政策自然能够有的放矢,让拆迁户信服。
拆迁难点成突破口。“没有钉子户,只有困难家庭”,这是红桥区委书记赵建国一直灌输给各级拆迁工作人员的观念。区内老人多,残疾人多,困难户多,面临拆迁,对一个普通家庭来说不在话下的问题,摊到这一群体身上,就有可能造成天大的困难。从最困难的家庭着手,破解这一群体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西站拆迁,红桥拣了最难“啃”的“裉节儿”下手。拆迁干部们没少在这方面动心思,想办法,跑前跑后帮着家里困难的居民争取民政方面的救助和住房保障政策,带他们现场看房,免费帮着他们搬迁。家住同福庄大楼5门的低保特困户张茹敏,今年59岁,因为脑瘤一直患病在床,女儿也患有智力残疾。母女二人行动不便,没有生活来源。为了让母女顺利迁入新居,西站铁路以南拆迁指挥部的动迁三组先后4次入户走访,帮着她俩看房、选房,办理安置手续,还找来了搬家公司,免费帮着娘俩搬到了子牙河附近的新居。群众的困难这一最大的难关攻破了,剩下的问题自然迎刃而解。
三
居民互助成了义务宣讲员。不同群体面临拆迁有不同的需要,没有人能比他们自己更能了解自己的难处在哪里,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正是基于这点,西站拆迁的几个片区内,活跃着几只居民自发组成的便民服务小分队:党员志愿者队伍,残疾人志愿者队伍,少数民族志愿者队伍……正是因为他们能够设身处地替老百姓着想,往往能抓住拆迁中遇到的问题症结,针对性地为大伙服务,在拆迁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福庄新大楼18门的张慎宽身体不好,爱人患有严重心脏病,搬家遇到困难。在得知这一情况后,便民服务小分队队员社区党员张瑞通、孙林生等20名小分队成员,在搬家当天联系车辆搬运行李家具,大伙从一楼到四楼,来来回回十几趟,很快帮张慎宽解决了难题。
只有心里面装着百姓,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制定出的政策才能让百姓信服,执行起来能做到真正顺畅、到位,面对西站拆迁的挑战,红桥的拆迁工作者们用他们的付出和行动,验证着这样一个朴素的道理。2009年2月10日西站拆迁正式启动至今,一期工程涉及的拆迁户已有2942户实现拆迁安置,占拆迁总量的82%,西站主站房地块3月底已提前完成交地,铁路沿线地块拆迁工作也有望提前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