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津市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情况
1、发展循环经济起步早、机制新、成效初显。天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循环经济工作,我市相继成立了领导小组,设立了专项资金,出台了指导性文件,编制了专项实施方案,明确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工作重点,开展了循环经济示范试点重点工程建设等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工作。
探索出泰达、子牙、临港、北疆、华明等5种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涌现出开发区、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等一批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典型,形成了以点带面的工作格局。经过不懈努力,循环经济从理念变为行动,在全市范围内得到较快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我市经济发展高增长、资源消耗低增长、环境污染负增长目标的实现。2001-2007年,全市城市水资源消耗总量由8.6亿立方米降到8.2亿立方米,能源消耗总量增长幅度控制在6%-10%之间,经济增长率年均达到14.2%。2007年,国家发改委、环保部等六部委将天津市确定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城市。
调研中我们看到,一些试点单位的循环经济已呈全面发展之势。如,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引进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已有十几年,现已建立电子通讯、机械制造、医药化工和食品饮料等4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建立了水循环利用、海水淡化、垃圾发电等统一配套和循环高效利用的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实现污染“零排放”,形成了闻名全国的循环经济“泰达模式”。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已从最初的简单拆解进口七类物资,向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大型园区方向发展。2007年,园区拆解量达100多万吨,铜、铁产量可观,“城市矿山”效应逐步显现。目前,园区已初步确定了50平方公里的总体发展规划,将重点发展报废汽车、废旧电子信息产品、废旧塑料再利用和产品精深加工等4大产业,逐步成为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静脉”与“动脉”产业结合、生态环保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华苑产业区以绿色能源和高新技术产业为核心,正在建立基于产业集聚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逐步形成了绿色能源、信息与软件、机电一体化、生物医药和新材料5大产业集群。
2、狠抓重点,落实责任,节能减排取得突出成绩。针对我市特点,狠抓耗能污染大户和重点行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对发电、冶金、石化等5大重点行业和21家重点企业节能进行了全面监管,实施了余热余压利用等10大重点节能工程,能源消耗水平明显下降。开展了电厂脱硫、污水处理厂建设等重点工程,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2007年,全市万元GDP能耗1.016吨标煤,同比下降4.9%,降幅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二,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为1.22吨标煤,同比下降8.33%;二氧化硫排放总量24.47万吨,同比下降4.03%;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13.73万吨,同比下降4%。超额完成了年度考核目标,为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打下了良好基础。
3、建成环保模范城市,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近年来,重点实施了蓝天工程、碧水工程、安静工程、生态工程、工业污染防治工程和创建环保模范城市细胞工程等6大工程,有效改善了环境质量。
通过调研感触很深,一是进一步提高了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天津作为一个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相对缺乏,环境容量有限的特大型老工业城市和我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开放城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搞好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对于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二是增强了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信心。我市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和保护生态环境已经有了较好基础,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经过艰苦努力,我市能够走出一条特大型老工业城市生态化改造的创新之路。三是要继续把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和保护生态环境作为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和保护生态环境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支撑,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我们一定要再接再厉,完善规划和政策,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和重点,采取有力措施,把这项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二、当前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严峻,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难度加大。在国际金融危机扩散蔓延、国内经济下行风险超出预期的情况下,我市发展中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可能更加突出。一是市场竞争更趋激烈。二是财政增收任务艰巨。三是改善民生难度陡增。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工作在我市乃至全国均为起步阶段,且具有前期投入大、回收期长的特点。这就导致一些部门、区县和企业对此项工作普遍出现畏难情绪,重视程度不高,积极性不高,开展难度较大。
二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资金和制度体系仍不适应发展需要。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与共性技术研发滞后,生态产业链接技术有待突破。投融资渠道亟待拓宽,资金问题成为大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开展循环经济工作的主要障碍。激励废物回收、再生资源利用等循环经济活动的相关配套政策仍不够完善,静脉产业规模化发展面临着原料回收渠道不畅的问题。
三是与先进水平比较,节能减排还有一定差距。节能,我市的单位GDP能耗降幅虽居全国前列,但与其他省市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绝对量还是高出30%-50%,差距明显。减排,工程减排项目进展不理想,部分城市污水处理厂扩容项目和城镇、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缓慢,管网建设明显滞后。
四是生态环境相对脆弱,生态市建设的合力尚未形成。水资源短缺,水质难以保证,生态功能下降;生态林总量不足,海洋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大气污染压力仍然较大,由燃煤造成的城市空气污染比较突出,机动车尾气污染日趋严重,扬尘污染未得到有效控制;部分入境河流水质污染严重,多处于五类或劣五类状态。
三、进一步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节能减排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对策建议
结合调研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我们感到,发展改革部门作为全市的综合经济部门和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的牵头部门,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既要在经济发展面临较大困难的时候,保增长,渡难关,又要谋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上水平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在实现保增长目标的努力中,更加自觉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到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节能减排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全过程,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尽快解决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突出问题,健全节约资源、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
一是以建设国家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城市为契机,着力推进循环经济“11253”工程建设。建设100个国家级、市级循环经济试点(企业、园区、小城镇、社区等),建成1个覆盖全市、辐射周边、连通国际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搭建20条具有较大规模、较高水平、特色鲜明的循环经济产业链骨架,培育完善发展循环经济的5种模式,建立和完善人才技术、政策法规、生态保障3大循环经济支撑体系。
二是以工业为重点,构建三次产业互动的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格局。充分发挥我市工业的整体优势;探索农业、服务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途径;整合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能源资源,实现它们的有效连接和共生发展。新建园区全部按照循环经济布局,老的园区要逐步进行循环经济改造。逐步形成以“第二产业为核心,三次产业互动、资源消耗低增长、环境污染负增长”的集约型、节约型、生态型城市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格局。
三是以泰达、子牙国家级示范试点园区为重点,创立动静结合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依托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工业基础和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发展静脉产业的优势,实现园区层面的动静结合;以中日循环型城市合作为契机,研究出台我市鼓励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加快发展的促进政策;利用商务部授予我市首批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城市的有利条件,健全市区、区县、乡镇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
四是以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为抓手,深入推进节能减排。严格按照项目审批和建设程序办事,坚决防止高耗能、高污染、低水平重复建设;严格执行投资项目用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实行一票否决;落实钢铁、玻璃等落后产能淘汰实施计划;继续推进十大重点节能工程,推广采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继续抓好电厂脱硫和燃煤锅炉技术改造,完成大港发电厂、国网军粮城发电厂发电机组烟气脱硫项目,关停陈塘庄热电厂部分小火电机组,全面完成中心城区燃煤供热小锅炉并网改造工程;加快中心城区管网建设,建成一批外环以外区县城镇污水处理厂;搞好天津排放权交易所。
五是以中新生态城、华明示范镇建设为标志,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快生态市建设步伐,全面加快绿化造林,搞好高速公路两侧、重要河道两岸等绿化工程,实现有山皆绿、有路皆绿、有水皆绿、有村皆绿,基本建成绿色天津。实施17条河道截污和环境治理,新建和提级改造一批污水处理厂。推进区县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中心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和垃圾处理率分别达到80%以上和90%以上。新建绿化面积2600万平方米。对5片重点地区、5条入市道路、9条联络线、城区土路和里巷道路进行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城市环境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