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文化

主页 > 资讯 > 天津 >

天津

融入津城展翅飞翔,助力写意油画发展

发布时间:2023-08-14 15:53:25

  8月14日,“天津是座美丽、和谐、友好的城市,重视人才,引进人才,进一步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近二十年来,我与天津水乳交融在一起,这座城成就了我,我也尽己所能反哺着这座开放包容的城市。”昨日,天津美术学院教授袁文彬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道。袁文彬现为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油画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中国当代写意油画研究院学术委员,曾任中国政协文史馆油画研究院副院长。他多次在国内举办个展、参与国际性展览,且其油画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秘鲁国家博物馆、比利时矽比科美术馆等机构收藏。

  闽西少年喜丹青

  袁文彬于1968年出生于福建省上杭县,这里是著名的红色老区,也是个文脉深厚、民风淳朴的书画之乡。人文气息浓郁,闽西清代著名画家有华嵒、黄慎、上官周,家乡的书画风尚滋养了他的成长。

  1976年岁末,袁文彬的父亲带着8岁的他拜访了82岁老画家罗晓帆,并向罗先生学画。罗先生毕业于上海美专,曾受教于刘海粟、丰子恺等名家,是闽西画派的代表人物,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在上杭县城德高望重。初中时袁文彬参加了福建省中学生画展并获得一等奖,并得到了十元奖金,这是他人生中收获的第一笔“巨款”。当时,袁文彬的妈妈问他奖金怎么用最有意义?他说应该回报启蒙恩师,在妈妈的陪同下他把这十元奖金装入小红包给罗先生送去。罗先生很开心,夸奖袁文彬懂事孝顺,长大后必有出息。中学生时代袁文彬就参加省市级中学生美展连连获奖,还参与拍摄了福建省电视台的《闽西小画童》电视专题。他在高一时,就考入福建师范大学美术系,二十岁以优异成绩留校任教。

   融入津城展翅飞翔

  1998年5月,袁文彬到天津美术学院参加“法国宾卡斯油画材料研究班”学习。其间,他与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老师王元珍、张京生、孙建平等老师结下了深厚友谊,也与天津结下了不解之缘。

  业余时间,他在美院老师陪同下欣赏五大道美景、观赏海河两岸景色,吃天津小吃,感受这座城市的温暖。袁文彬爱上了这座城市。2002年,袁文彬参与组织全国油画名家到武夷山写生,和天津油画家孙建平、邓国源、王琨、忻东旺有了进一步的交往,大家也对袁文彬留下纯朴、热情和才华出众的良好印象。2003年冬,他创作油画作品《诗人与鹤》参加了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第三届中国油画精品展”,在中国美术馆前忻东旺老师问他是否愿意调入天津美院任教?袁文彬欣然同意,因为他深深知道天津美术学院是中国最具影响的八大美术院校之一、中国北方重要的美术教育和美术研究中心,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04年7月,在多方努力下,袁文彬作为“优秀人才引进”进入天津美术学院油画系,并主持第二工作室教学工作,后来又任油画系副主任、主任,在艺术天地展翅飞翔。

  助力写意油画发展

  “文彬是一个对于外部世界、对于我们今天身处的时代十分敏感的人,他的艺术能让人看到一种新的视角,看到他与现实密切关联的状态。他对油画语言做了深入地探索,能够在造型技巧表达上具有特别到位的艺术品质和趣味。”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如是评价袁文彬的油画作品。

  袁文彬在艺术创作上具有自己独特的追求,他对西方文化进行了学习之后,也注重对中国文化传统的研究与转换,他画水墨画也写书法,是一位有深度文化思考的艺术家。近三十年的创作中他画了许多反映当代生活和思考社会文化问题的作品,如《麦当劳叔叔》《兔子兔子》《微信时代》《庚子惊蛰》等系列作品,这些作品有明显的当代观念影响,但也始终保持绘画性特征。他的《微信时代》系列作品就是把朋友圈中的朋友头像用水墨水彩和油画的方式进行创作,有人物写意的味道,表现了当代社会的众生相,他的《微信时代——艺术家的朋友圈》系列参加了北京国际双年展和第十三届全国美展。在调入天津美院的近二十年间,他在教学创作之余还经常参加中国写意油画名家的学术活动,并成为其中重要的代表性画家,他积极拓展了写意油画的当代发展,在作品中自觉探寻中国文脉和当代气质,并在教学中进行实践与总结。

  回报社会写真爱

  “传递爱的真心,延续爱的希望。阵阵春风,吹散云雾,太阳欣然露出笑脸,把温暖和光辉洒满人间。”袁文彬在艺术创作中是位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家,在现实生活中他也是知行合一的践行者。

  2008年,汶川地震和北京奥运会期间,袁文彬都创作了多幅油画作品,通过捐赠拍卖等方式转化资金20多万元,表达自己的社会关怀与责任感。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第一时间创作了《心怀天下/钟南山》油画作品,通过义卖,获得4万元资金支援武汉抗疫。多年来,他还通过购买学生的油画作品,来帮助鼓励学生,进一步培养学生对艺术、生活的自信,给学生信心。袁文彬正值创作盛年,艺术界的朋友们都了解他有几个非常鲜明的特征:他为人真诚,性情开朗,在生活和艺术上都始终打开心扉与生活交往、与人交往,这种本来属于个人的性格,在他那里很自然地转化为艺术的表现语言,成为画面中洋溢出来的一种气息。他用自己的作品和实际行动反哺着社会,他的艺术成就与社会责任感赢得了大家的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