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协同创新高地──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展现天津之为
最佳答案:2023年2月23日讯:万物复苏的早春,宝坻区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塔吊林立、机器轰鸣,一派热火朝天、朝气蓬勃的景象。 驱车驶入京津中关村科技城,蓝色巨幅宣传牌上写着醒目的白色大
2023年2月23日讯:万物复苏的早春,宝坻区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塔吊林立、机器轰鸣,一派热火朝天、朝气蓬勃的景象。
驱车驶入京津中关村科技城,蓝色巨幅宣传牌上写着醒目的白色大字:年轻人·中关村 人文、浪漫、活力之城。
兔年正月刚过,这里擂响春天发展的“战鼓”,鼓声越来越响,鼓点越来越密。走出去、引进来,1月以来京津中关村科技城走访团队已拜访企业100余家,接待来访企业60余家,目前重点跟进企业40余家,涉及汽车配套、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半导体、航空航天、新材料等产业,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九周年之际,奏响了一曲协同之歌。
天津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锚定“一基地三区”定位,抓住“牛鼻子”,共下“一盘棋”,全方位拓展协同广度与深度,把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快马加鞭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凭借良好的区位优势以及日渐显现的产业优势,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展现天津之为,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绘就协同发展的新画卷。
打造“类中关村”生态
协同高地加快成长
全自动生产线运转自如,出厂前质检有条不紊……日前,当记者来到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中科拜克(天津)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时,药品生产正马不停蹄。
众所周知,药物研发周期长、投入大,2018年落户的中科拜克却在天津这片宝地实现了快速成长。
“企业去年就上市了一款宠物长效消毒剂。今年计划推出与瑞普生物共同研发的国内首款重组犬干扰素,生产线已通过验收,批准文号一下来就着手上市,顺利的话,预计下半年销售额有望达到近千万元。”公司总经理陈黄实博士干劲十足。
坐落于京津唐中心腹地宝坻区的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是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双战略项目,也是北京中关村在京外的第一个重资产投资项目。
“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调研时提出,要谱写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京津‘双城记’。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国家战略,让我们看到了这片创业‘宝地’的发展潜力。”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浩说。
“‘中关村全球创新要素汇集地、京东高质量产城融合示范区’,这是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作为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和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重要载体的定位。”王浩介绍。因此,产业引入始终是首要任务。
方向已明,目标既定,接下来的路子该怎么走、如何闯?
“一边,统筹开发运营,打造‘类中关村’产业环境;一边,创新制度架构,政府部门‘俯下身’,营商环境优起来,利益共享带来互利双赢。”王浩谈发展思路,明确清晰。
北京中关村作为大股东带资金、带品牌、带项目、带团队、带理念重仓宝坻,天津各级部门出政策、搭体系、提效率、优服务……一大批好项目不断集聚。
中科拜克与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团队仅接触一周便确定落户。“这里中关村的开发模式、宝坻区的区位优势对我们很有吸引力。”陈黄实坦言。
德国波森商用车项目曾经是各地都在积极争取的。“我们在防控新冠疫情期间建立了‘21对1’微信服务群,管委会21位各个部门负责人直接服务1位企业负责人,满足了企业扩大产能、加快审批的需求,做到了‘拿地即开工’。今年一季度企业将竣工验收,‘21对1’服务群开辟了疫情期间线上服务模式。”王浩透露。
从落子布局到梯次推进,从阡陌村庄到楼宇林立,短短几年,北京中关村的创新基因在这里孵化发芽,“类中关村”创新生态系统在这里快速生长。
目前,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初步形成了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与新材料、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四大产业集群;累计注册1039家市场主体,产业用地型项目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近八成,一期项目全部达产后预计年税收超10.5亿元,拉动上万人就业。2022年园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10%,规上企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99%。
前不久,市科技局公布了2022年京津冀协同创新项目清单,京津中关村科技城12个项目入选,成为我市获批该项目最多的单位。
乘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春风,这座14.5平方公里的新城正加快成长为“协同新高地”。
种下梧桐引凤凰
活力新城初具雏形
走进博宇(天津)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位于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的天津公司,院内棵棵梧桐迎风摇曳,仿佛在迎接凤凰的到来。“北京总部院里种植着一棵颇有历史的梧桐树,一直伴随着公司成长,来到天津,我们也在这里同样种下梧桐树,希望企业快速发展,也希望科技城能汇聚更多优质项目。”
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不仅仅是一座现代化的科技园区,也是一座文化生活氛围愈益浓厚的宜居之地。
“北京中关村发展给我们一个启示是‘以人聚产’,所有产业都是围绕人才打造。”王浩说。因此建设之初,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就提出了“产、城、人、景、文”协同发展理念。
特别是近几年,随着越来越多优质要素资源汇聚,优秀人才逐渐会聚。
天津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部长张晓凤随项目来到天津,如今把家也安在这里,在园区开发的人才公寓买了房。“落了户,下一步就是把闺女从唐山孩子姥姥家接过来。”
“以前本地劳动力市场紧缺,需要从外地补充,这两年很多宝坻当地求职者主动来我们公司面试。”博宇(天津)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孟俭说。脱胎于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博宇半导体2020年12月正式投产,目前有近八成员工都来自本地。
筑巢引凤来,巢暖凤自栖。引进来,更要留得住。
以人聚产,以产兴城。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在深化和细化的进程中不断推进,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创新制度架构,一方面全力给人才提供创业沃土,一方面不断完善教育、医疗、商业等配套设施,先后提出并参与制定土地审批权限下放、京津两地高新技术企业互认、特殊人才落户等专项创新政策。
天津发布的为北京转移来津项目提供职工落户、子女教育、医疗医保等多项优惠政策,在科技城先行先试。
这里正在建设1400平方米的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和大学生创业培训基地,并开发了11万平方米的人才公寓。
“目前,我们已累计开工建设20余公里市政道路、3座街区公园和约3公里的城市滨水公园、近4公里的滨水生态廊道。今年内,科技城南开中学就将开工建设,人才公寓二期工程也在积极推进。”身为北京大学博士的王浩说起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的环境不无兴奋。
依托宝坻区真金白银为高校院所科技人员、海归创业者等各类创业型人才安家落户提供的支持及相关鼓励政策,京津中关村科技城人才吸附磁石效应进一步显现。
舒适宜居的环境、鼓励创新的氛围、逐渐成熟的配套设施,越来越多创新人才留了下来,当起新天津人,这座科技新城也更具活力与热情。
记者到京津中关村科技城采访之日,正是这里举办第八期企业家俱乐部交流会的第二天,交流会上科技城管委会循惯例,请落户的50多位企业家直言不讳提意见、谈需求。记者不期而遇,几位参会的企业家随机谈起前晚的交流会,都露出满意的神情。“入区企业谈起科技城,几乎每个人直言来对了!”徐孟俭笑着说,“比如我,早上从北京通州公司总部出发,差不多50分钟就能到科技城,对于京津‘双城’通勤来说太便捷了。”
企业无忧发展,人才安心扎根,承接转移的速度越来越快,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技术链、金融链“五链”在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深度融合。
如今,这里已然成为京企眼中的“潜力股”,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优质企业与人才在北京中关村的“新地址”落子生长。
找准定位深耕细作
打造协同发展新引擎
前不久,天津中关村高端医疗产业园顺利竣工验收。跑企业、促招商,春节过后,天津中关村医疗器械园有限公司总经理钟航林一直忙而快乐着。“最近一个月,我们对接了近40家企业,大多来自北京中关村体系,已经有1家落户,5家入驻了园区孵化器。”
作为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引入的首个中关村系专业园区,这座产业园是中关村发展集团在京外第一个重资产投资的专业园区,也是京津区域互补协同的节点性垂直领域园区,嫁接位于北京大兴中关村高端医疗器械产业园的成功经验,依托京津两地高端医疗服务,重点承接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医疗健康企业的研发、转化、生产。
“政策好、医疗器械产品注册有绿色审批通道、行政审批效率高、区位优势明显,这些都是园区落户宝坻的主要原因。”钟航林说,“更重要的是,我们拿到了天津市重点支持的产业园区载体分割销售政策,园区载体可租可售,从500平方米到3000平方米不同载体空间,正好匹配初期、中期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需要。”
走进天津中关村高端医疗产业园,一期近4万平方米的厂房虚位以待,正翘首期盼更多企业的入驻。
目前,像这样的主题园区去年开工3个,今年计划再启建9个。
找准定位,深耕细作。今年,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全年将新增投产项目40个,进入快速发展的全新阶段。随着京唐、京滨城际铁路开通,位于京津唐几何中心区域的科技城正迎来了发展新机遇。
“科技城并不是北京中关村简单的复制与延伸,而是优势叠加与集成。”王浩说,今年,将在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行动中,继续拓展载体空间,抢抓高铁开通新机遇,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服务京津冀上双向发力,加快与京津冀的产业、人才、生态等交流对接,全力推动产业组织发展,积极引入龙头项目,全年新增开工项目10个以上,并加快二期5.2平方公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打造智慧能源科技城,成为区域协同发展新引擎。
抢抓大机遇,绘就大蓝图,融入大战略。
未来,如何在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战略中做好大文章、当好生力军,助力区域协同焕发新动能、迸发新活力,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的发展让人充满期待。
- 上一篇: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九周年,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