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不保守”的例子实在太多,即将建成全国展览面积最大的会展综合体国家会展中心
最佳答案:2023年2月12日讯:信息海量时代,人们喜欢贴标签。 网上有种声音,说天津人保守。 乍一看到,不免一笑。天津不保守的例子实在太多。就说这几年: 天津在全国率先办世界智能大会,
2023年2月12日讯:信息海量时代,人们喜欢“贴标签”。
网上有种声音,说天津人“保守”。
乍一看到,不免一笑。天津“不保守”的例子实在太多。就说这几年:
天津在全国率先办世界智能大会,即将建成全国展览面积最大的会展综合体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天津东疆是国内最大的租赁业聚集地和全球第二大飞机租赁聚集地,天津女排在全国联赛中15次夺冠,一次次“保”赢“守”金……
靠着“保守”,这些恐怕一样也实现不了。
贴标签,可以在信息海洋中,简化复杂内涵,减少“脑容量”投入,有时候“简单粗暴有效”。
但“保守”这个标签,贴在天津这座城上,只有“简单粗暴”,没有“贴切有效”。
一
天津的城市文化里,历来没有“保守”的基因。
天津建城始于设卫、兴于漕运。无论是军旅文化还是漕运文化,都与“保守”格格不入。
618年前,天津筑城设卫,成为拱卫京畿的军事重地,常住人口开始增加。军事本来就有冒险的特点,不会保守。漕运过程中,无论走运河还是海路,都要长时间离家随船,一次次经历急流险滩、大风大浪,战胜重重危险、克服种种艰辛,磨炼出来的也都是刚健、勇猛、激昂之气,何谈保守呢?
近代天津是一座移民城市。离开故土、闯荡生活,移民文化更是天生就有开拓进取的特质。
以前有个说法,天津人往上数三代,都不是本地人。这话虽显夸张,对相当一部分天津人来说却是实情。因为天津人口是伴随着近代开埠、工商业发展,急速集聚、增长起来的。
清代道光年间的《津门保甲图说》载,当时天津城乡内外人口不到20万。到解放战争前夕,天津已有200多万人口,增长了10倍。这期间,外来人口源源不断涌入,始终占天津城市人口的大多数。
开埠后,来自西方的货物、科技、文化、资本在天津登陆,大量民族工商业者在天津创业兴业,国内文化界人士汇聚天津翻译国外学术、著书立说、创办报刊、传播进步思想,新式医院、学校不断创立,来自周边地区的千千万万贫苦农民在这里转化为产业工人……
近代天津创造了“100个中国第一”,包括电报、电话、铁路、警察制度、近代大学等,涉及工业科技、商业会展、通讯交通、教育卫生、城市治理等方方面面。这与天津大量移民和移民文化恐怕是分不开的。积极开拓创新的移民文化,早已融入城市文化肌理、历史血脉。
二
天津的发展脉络中,还真少见“保守”的轨迹。
从漕运时代到今天,工商业始终是天津最鲜明的底色。我们都知道,商业文化讲究的是拓展财富,不能有保守的作派。
作为退海之地,天津农田较少,传统农业文明影响有限。起初市民生计主要依赖漕运带来的商业、运输业、手工业,以及海洋带来的盐业等,时称“五方杂处,逐末者众”(古代强调“以农为本”,工商业是“末”)。晚清天津就有“八大家”之说,指的是当时津门八大豪门富户,财富积累大多来自盐业、运输业、商业。
西风东渐,天津经济快速崛起,成为中国近代工业发祥地、北方最大的外贸口岸、北方经济中心,城市商业文化进一步张扬。
无论是19世纪60年代领风气之先的洋务运动,还是20世纪初开始的民间兴办工厂热潮,天津近代工业开荒拓土,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工业和贸易的发展、人口和财富的积累,带动了商业的繁荣,天津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商业中心。有资料显示,1906年以后天津成为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商埠。1931年天津共有商店和商号17124家,从业者达10万余人。
说到天津商人的开拓精神,不得不提清光绪年间津商的“赶大营”。“三千货郎”从渤海之滨的天津出发,冒险跟随远征收复新疆的左宗棠大军,提供后勤补给。不少天津人后来留在了天山南北,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自发而成功的移民迁徙。津商一度成为新疆第一大商帮,至今新疆还有不少天津“大营客”的后代。
新中国成立后,天津保持了北方工业重镇的地位,创造了新中国第一块手表、第一台照相机、第一台国产电视机等多项工业领域的“第一”。改革开放以来,凭借沿海的优越条件和坚实的工商业基础,天津积极拥抱市场经济大潮,勃兴商业文化,勇立时代潮头。
曾经,“开发区大有希望”——这句邓小平同志视察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时的题词,激励了全国开发开放的热潮。
无论是1984年创办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还是新时代设立自由贸易区,天津改革开放的步伐从未落后。近年来,面临转型升级的阵痛期,天津壮士断腕、滚石上山,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最大限度压缩低效能、高污染产业,为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积蓄了新的动能。
若是保守、守成,只会一事无成。
三
天津的市民性格,也真不是“保守”两字概括得了。
一些网友说天津人“保守”,提到两点,一是“恋家”,不乐意离开天津闯荡;二是市民文化中的“小富即安”“乐呵乐呵得了”。客观地说,这里面有人之常情的部分,也有以偏概全的夸大。
今天,天津作为北方第二大城市,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资源丰富,交通、商业、互联网等城市配套水平也不错,这是得到公认的。若说明显的生活短板,前些年生态环境的问题比较突出,尤其是空气污染、河湖污染,近年来也有很大改善。
有网友说,“天津这么好,我干嘛要离开?”可谓一语中的。“恋家”实在不能作为天津人“保守”的证明。
当然,城市的人口肯定是在流动当中。大家都在不断匹配自己的工作机遇、生活环境。一定每天都有人离开这座城市,每天也有人来到这里定居、追梦。
市民文化的话题复杂一些。
过去天津人有个“卫嘴子”的“雅号”。今天,天津人爱听相声、爱说爱逗的不在少数,对螃蟹、皮皮虾等河鲜海鲜情有独钟,早餐来套煎饼果子仍是很多人坚持的习惯,一碗地道的豆腐脑、嘎巴菜是启动一天好精神、好心情的“密钥”,为某家店的元宵排百米长队也是“街头一景”。当然,你也可以解读为天津人“热爱生活”,注重生活的幸福感受。
天津人骨子里透着一股对生活乐观向上的劲儿。电视剧《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热播后,张大民那句“嘛钱不钱的,乐呵乐呵得了”广为流传,被认为是对天津人性格的一个注脚。
确实,天津人乐观、豁达,不爱钻牛角尖,在困难面前能够忍耐。但玩笑归玩笑,你找天津人借钱还是要还的,法院里的民事案件也不比其他地方少,这里人市场观念、法制意识还是“倍儿”强的。
大多数的天津人可不是“乐呵乐呵”得了。该上班上班、该发奋发奋。车间考核有指标,办公室里有竞争,坚持加班的也不少。只是,休息时间,很多天津人更喜欢享受一份闲适,别“卷”个没完。
相比南方一些城市,普通老百姓天天想着“投资”“搞钱”的要少一些,但天津人同样重里子、爱面子,过好日子的钱都是努力挣来的。
四
话说回来。经济社会日新月异,地方发展你追我赶。无论是过去的辉煌还是现实的安逸,都会不进则退,甚至进慢了就是退。“天津人保守”的说法,应该成为全体天津人的一记警钟、一种鞭策,激发更加强烈的进取心。
说天津是“哏都”,“哏”字一多半可是个“艮”。天津人嘴上插科打诨、内心却敞亮明白不服软,还有种作则必成、不向困难低头的“艮劲儿”。在渤海湾畔见惯了风浪的天津人,一旦看准了的事,拼了命也会办成的。
困难面前“挂倒劲”,就是天津人“不保守”的表现。
天津产业转型升级,不会一蹴而就。客观地说,工业的转型升级来得慢,传统重化工业的转型周期更是长。天津有定力、有信心,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走深走实的历史性机遇,按照国家定位建成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全国先进”、“示范”“先行”,跨越这轮周期,经济必将是一片新天地。
天津人从来都有不保守、不服输、不服气,越战越勇、豁得出去的行动力。城市的记忆里,有在一片盐碱荒滩上白手起家、建成产业兴旺的天津开发区的壮举,有天津女排一次次惊天逆转、登顶冠军台的血性,有团结一心、高效战疫、共克时艰的拼搏……这些都植根于城市文化,发挥于时代精神,并将深沉而长远地影响天津未来。
有天津人“保守”印象的人,恐怕还需要真正走进天津人的生活、天津人的内心。对天津人的估计,您“保守”了。
新的远征,天津人,一定行。
- 上一篇:宝坻区红十字蓝天救援队远赴土耳其参与救援,为国际救援贡献宝坻力量
- 下一篇:没有了